“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8月7日9时6分迎来
“立秋”节气,
夏尽秋来,金风渐至,
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
专家表示,作为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气,“立秋”这天,民间有“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贴秋膘吃什么?
锅包肉
论哈尔滨与锅包肉的情怀,简直是难舍难分啊!味道外酥里嫩,酸甜可口,每次刚刚一闻到那酸酸的味道,口水就不争气的流下来啦!
得莫利炖鱼
得莫利炖鱼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软软滴、鲜鲜滴、滑滑滴~每次都得吃好几碗米饭,而且最爱里面的粉条,都是满满的鱼鲜味!
酱骨肉
酱骨是哈尔滨传统的名菜,骨棒经得起长时间的炖煮却不会发柴、发死,吃起来贼软!还记得小时候把骨棒砸开,双手捧着大骨汤一口一口的唆啰里边的骨髓~
扒肉
扒肉软烂到你用筷子一扒就能把肉分开,虽然肥但是它不腻啊,带点汤泡大米饭贼拉好吃!
小鸡炖蘑菇
在东北有句民谚:“姑爷进门,小鸡断*。”说明小鸡炖蘑菇是东北人招待女婿的主菜,足见这道菜在东北的地位!两个字,好吃!
大丰收
大丰收这名字你一看菜就知道了吧!里边的菜每个都灰常灰常好吃!每一口下去都是深深的满足!寓意也很好哦~
立秋当养收!
秋季养生的最高境界!
养收?好难理解的词汇。。。啥叫养收?
立秋养生
重在“收”与“养”
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1
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2
立秋养生---收敛阳气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3
立秋养生---养肺护肝
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而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肝血的生发。肝开窍于目,所以这时候呢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应该注意护肝早睡,早起。
说完了养收和养生,我们再说点开心的事,比如:
立秋的习俗你知道多少?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吃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吃“福圆”
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吃红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
在这里,小编还要提醒大家
秋膘不是让您无忌惮的胡吃海喝!
进补也不能海吃肉!
秋季进补应多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
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
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
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补胃的莲子、扁豆、山药等
立秋后宜做的3项运动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此时,这种凉爽舒怡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金季节。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健康的不二法则。
跑步
跑步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工作。
爬山
立秋后早晚温差大,空气温度随着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递减,这时爬山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另外,爬山对心肺功能的锻炼效果更佳。
羽毛球
相比室外运动,这种室内运动让人感觉舒适,它的运动效果也不错。据有关数据显示,一场正规的羽毛球比赛,运动强度要比一场足球赛还要大。建议运动前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立秋原来这么重要
突然感觉有好多事儿要做了呢
不说了
小编要准备贴秋膘去啦!
来源:综合新华社、湖北经视、宁海新闻网、胶东在线、铁航旅行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