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也就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在去年的“3.15”晚会上,重点曝光了途锐汽车、没有核桃的“核桃花生奶”、珠宝店里抽奖骗局、共享单车押金退款难、“黑心”水管用“再生料”、道路施工“偷工减料”、60%日韩进口牙刷不合格等问题。
除此之外也对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类谣言进行了辟谣。
回想起当时看晚会的心情,那是相当复杂。
诚然,谁都希望买到的都是正品,遇到的都是良心卖家,但现实的诸多因素也只能通过各种途径向我们的美好愿望一步步靠拢,这也就催生出了“3.15”这个节日。
它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信息,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处理消费者投诉,帮助消费者挽回损失。
然而,回归到本质,我们之所以重视这个节日,或许正是源于内心对于“真”的渴求。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可以无限丰富的时代,是一个可以“私人订制”的时代,藏在每一块屏幕下悄然运作的大数据系统为用户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
这样的生活看似方便而有趣,却仍免不了在某些时刻滋生出一些失落感,这也是造成70、80集体怀旧的一个原因。那是对略显笨拙的质朴年代所拥有的某种“本真”的回味与留恋。
这世上是否还有某种纯粹的“真”呢?
答案是有的。当生活中的外力越来越多地与科技交织,情感便作为人类所特有的组成部分而显得愈发珍贵,因为来自心底的声音是骗不了人的。
正如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当他遇见同乡,便忍不住问:“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这一首描写乡情的诗以第四句最为精妙。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问这样一个无关痛痒的问题,谁知这正是当一个人在极度兴奋和思念的状态下,怕自己承受不来现实的答案,便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来为内心设立的防御缓冲。相信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一定会懂那一瞬间下意识的反应。
只不过,这样的思乡之情不仅可以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发现,更是留存在我们身边的诸多人身上。
自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发布了5篇作品,它们有的描写尚志的风貌,有的诉说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爱恋,但无论是哪种描写角度,都可以在评论区发现有人被这些温暖的文字勾起了共鸣。他们有的人曾短暂地在尚志生活,有的人出生在这里但现已移居别处。
对于尚志,他们有说不完的想念。
或许,这些来自心底的声音是我们最初开办这个活动所没有想到的,但对于所有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份意外的惊喜。因此,如果你也有话想对这座城市说,不妨将它们化作文字投稿给我们!
一、活动主题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尚志精神。
二、作品及诵读者要求
(一)作品要求
适合诵读的红色文化、地名文化、冰雪文化、企业文化等方面优秀作品;赞美尚志优秀散文、诗词歌赋;中小学生描写尚志变化及风土人情优秀作文;选送作品符合活动主题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弘扬社会正能量,体现社会主旋律。
(二)诵读者要求
诵读流畅,声音洪亮,语速、语调、轻重、停顿恰当;可适当进行配乐和音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以增强诵读效果;准确把握诵读内容,朗诵富有表现力、感染力,能使听众产生共鸣。年龄性别不限。
(三)自创并具有诵读能力的作品优先选用。
(四)作品要标明作者简介及诵读者简介。
三、征集时间
年1月——12月。
四、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