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病了
年,尚未立春,梁府的汽车在西长安街口停驻,梁启勋陪同兄医院,院长力舒东(~)已在门口恭候。力氏尚不足40岁,在人才济济的北平医界只能算小字辈,可他早年赴美习医,在年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大会上,就已被同行选为医学会副会长。当然,除自身能力以外,他的当选,也源于家学渊源。
梁启超
力舒东的父亲力钧(~),原籍福建永泰,光绪十五年(年)中举,次年会试不第,不想收之桑榆,于琉璃厂获医书数种,归闽途经天津、上海,又买得不少新版西医书。此后医术大进,闻名乡间,曾受华商之邀赴东南亚诊病,顺路异域观光,写下《槟榔屿志略》。当时英国人办的槟榔屿公学有个十二岁的小孩,祖籍台山,天资聪颖,力钧赞赏有加,这就是后来毕业于剑桥,又担任了首届中华医学会会长的伍连德。
力钧
光绪二十九年(年),力钧举家迁往北京,皇亲贵胄争趋延诊。西太后有恙,庆亲王奕劻荐力钧,药到病除,加之力钧生得慈眉善目,甚合太后意,颁赏颇多。不久光绪帝又手敕召诊于涵元殿,力钧施药亦有成效,声名籍此远播。
庆王奕劻
力钧也是北平医界公认的“中西医结合先行者”,宣统二年(年),他随公使赴英伦贺英王加冕,游历德、法、瑞士、奥、意、俄等国,所到城市,医院、医校,归国时携回大量医书。辛亥革命后,感于清廷有恩,力钧避居天津。
力钧年亡故,其集藏医书之富,国内鲜见,次年由伍连德主持,医院,计有元明珍本三十余部,写本四十余部,日韩刊著本二百余部,总量达八百余部。至于杂书,据后来旅居京城的长泽规矩也所述,年由来熏阁老板陈杭(济川)收购。
伍连德
力舒东长兄力嘉禾(~),一说为力钧义子,留学于日本熊本私立医学专门学校,医院。前朝之事渐渐淡去,力嘉禾成了北洋群雄延请的座上宾。力嘉禾医术精湛,据其父秘藏大内医案,整理成《崇陵脉案录》,此书较寻常医案不同,取札记体例,内有光绪和力钧精采对话,可了解御医的人际应对。此书另一作序者汪逢春,年任职于法部时拜力钧为师,后成为北平四大名医之一。
汪逢春
力嘉禾年得了个女儿,取名力伯畏,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长期担任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曾目击建国初期一位大领导罹患脑出血,另一位大领导自杀,当时噤若寒蝉,后有回忆成文。故力家又称“三代御医”。
力伯畏
力舒东年得了个儿子,取名力伯皖,读的工科,辗转于唐山交通大学土木系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电机系,天性不安分,“九一八事变”后曾组团赴南京请愿。年,已任电报局局长的力伯皖,改名力一,投奔延安,抗日**大学结业后,在陕甘宁边区*府任科长,又是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副刊《科学园地》的主编之一。
年,又红又专的力一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年改名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回旋加速器总工程师,主持了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基建、安装和调试工作。
回到民国,接着说任公看病。这位“以非凡的精神活力和自成一格的文风,赢得全中国知识界尊重的领袖”,去的第二家是西医院。院长山本忠孝(~),是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的日籍大夫。
山本忠孝与前后定居北平的周氏兄弟交好,医院的护士长永井花子,其丈夫即羽太重久——周作人的夫人羽太信子及周建人的夫人羽太芳子的哥哥。年周氏兄弟失和后,山本与大先生二先生都保持着良好关系。
羽太信子、周作人、信子的弟弟羽太重九
年4月11日夜,周作人的女儿周若子发起热来,继之大吐,次日8时起了痉挛。山本大夫前来诊治,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并将永井留在周家帮忙看护。此后连日亲自施治,直到三日后,若子病情改观,山本大夫始称性命无虑。若子病后第十一日,周作人院中散步,这才注意到白的紫的丁香都已盛开,山桃烂漫得都要憔悴了,原来周宅坐卧不宁的几日里,北京短促的春天都已过去了,于是成文《若子的病》。
收入《若子的病》的《雨天的书》
年“三一八”事件后,报纸上发出了包括鲁迅在内的50多人的逮捕令,大先生举家避难。最初藏身于西城锦什坊街的莽原社,而后感到那儿也很危险,于3月29日转移到医院,《鲁迅日记》记载:
3月29日:上午入医院。
4月6日:上午女师大讲。回家。医院。
4月8日:下午出医院。
4月15日:往医院。
医院是大先生的避难首选。后鲁迅赴厦门大学就职,临行前也是在医院注射的疫苗。
年9月27日,周作人致徐祖正信:
耀辰兄:
今日打电话问医院,问评梅的病,复云已医院了。又云并非肠窒扶斯,乃是脑炎,——似乎这也是有点麻烦的病。
九月廿七,作人
周作人致徐祖正的另一封信
“评梅”即石评梅。“肠窒扶斯”,为伤寒旧称,译自Typhoid,正如周作人所说,“这也是有点麻烦的病”。
石评梅生前好友瞿冰森撰有长文《评梅的病》,据其回忆,送石评梅入医院数天之后,他和朋友们发现山本救治不力且态度恶劣,于是一番商量,于9月23医院。写此信三天后,石评梅终于没能转危为安,于9月30医院病逝,享年26岁。
石评梅
石评梅过世,她的挚友庐隐哀叹:“这一朵色香俱足的蓓蕾,不及开放,就萎谢于萧瑟的秋风里了!”庐隐本名*英,其父*宝瑛,年亡故于长沙知县任上,其母力玉华(~)为力均大妹,遂携子女入京投奔胞兄。
庐隐
花无百日红,年变故陡生,周若子又患急性阑尾炎,虽接受了山本大夫的治疗,但病情变化很快,若子不幸死亡。悲哀之余,周作人写下《若子的死》,还提出强烈不满,在《世界日报》上刊出《就医院误诊杀人致北平市卫生局呈文》。
二先生的朋友圈
年,北平已是风雨飘摇,山本忠孝花甲之际回到日本定居。昭和27年(年)死去,戒号仁光院殿义岳忠孝大居士。
再回到年的北平。医院,是位医院,主诊的是克礼大夫(~)。他生于普鲁士,故乡如今已属波兰。克礼对中国是真爱,医院行医,年中国对德宣战,克礼被迫返德,并应征前往西线担任德*高阶医官。而力舒东,年曾担任中华医疗队队长赴法国助战,说不定两人还在凡尔登遥遥相望。
医院
年中德恢复建交,次年克礼即赴北平担任医院院长。其最有名者,为年1月26日,孙医院,克礼被推为医疗小组组长。自1月27日到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克礼每日记录病情变化,签字后交给国民**治委员会,后以《德国医生克礼关于孙中山肝病治疗经过》为题发表。
克礼所写的最后一份报告为:“孙博士今晨九时三十分安然而逝,神志清明,临终不改。昨日下午发表其对于诸事之最后嘱咐,并曾告孙夫人:愿如其友人列宁,保存遗体,且愿葬于南京。孙博医院施行保存手续。克礼医生,三月十二日。”
克礼与梁家渊源很深。年,任公第十子,6个月大的梁思同(昵称“小白鼻”)得了肺炎,医院看过“还说绝不要紧”,后病情加剧,梁启超“电召克礼”,克礼深夜赶到,一看就说“正是现在流行最危险的病”,“恐怕保不住”,当即带孩子回医院,但梁思同还是于当晚夭折。
小白鼻夭折后
任公悲恸,不想第九子梁思礼又病,“幸亏发现得早立刻去医,在医院住了四天……完全安心了。克礼说若迟两天医也危险哩”。梁思礼活到92岁,是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
克礼于年9月14日因胃癌在北京逝世。
克礼有个同事叫狄博尔(-),比他小两岁,也是德国人,抵京比克礼早,名声更盛,对他推崇备至的名流很多,比如鲁迅。年,周作人病重,北京正流行猩红热,鲁迅忧心忡忡,四处告贷为其延医买药。周作人回忆,当他高烧不退时,长兄“也似乎有点儿张皇了,决定请德国医生来看,其时狄博尔是北京外国医生最有权威的人,虽然他的诊费不及意大利的儒拉大夫的贵,要十二块钱看一趟”。
年北京医院医护人员合影,后排左起为狄博尔、克礼和汉霍特·格林
年,鲁迅写小说《兄弟》时,也以狄博尔为原型塑造了一名“普梯思大夫”。对此,周作人说:“普悌思大夫当然即是狄博尔,据说他的专门是妇科,但是成为北京第一名医,一般内科都看,讲到诊金那时还不算顶贵,大概五元出诊是普通,如本文中所说。”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于4月15日晚,自医院医院。医院常年为名人庇护所,如潘复、钱玄同、朱自清、林纾、罗瘿公、杨昌济、余叔岩等,都有过此种经历,最有名者为前朝皇帝。年,溥仪被赶出宫,凭着与狄博尔的交情,先是装病,再由庄世敦陪同躲进医院。
而这一切源于年的一次出诊。当时溥仪右手生疮,按太医的意见,手腕上缠红线,并服“菊花饮”,惜无效果,于是庄世敦建议请西医诊治。狄博尔入紫禁城,为溥仪进行了简单的换药,过了几天便痊愈了。
接受过狄博尔诊治的还有罗素。年,受梁启超邀请来华讲学的罗素罹患肺炎,同在北京的杜威已为他拟好遗嘱,罗素还挣扎着签了字。伦敦的报纸,“罗素病逝于北京”的稿子都已写好。不过在狄博尔的精心治疗下,罗素转危为安。
罗素
再次回到年。由医院手术台上,梁启超将行“右肾切除术”,主刀的是年孙中山医疗小组成员,医院华人院长的刘瑞恒。旁观者有力舒东。具体情状,请参看《梁启超的最后三年:割肾,误诊,死亡及其他》。
刘瑞恒
日*占领北平后,宋哲元撤至保定,晋察*务委员会与北平市长一并交由张自忠。一时之间,张自忠成为众矢之的,各大报言必称“张逆自忠”。8月6日起,张自忠躲进医院,后转移至美国友人福开森家中,直至9月3日才逃离北平,抵达天津。
张自忠
有些人是走不脱,有些人却是主动选择留下,比如国立北京大学教授郑天挺。当时郑先生一人绾校长、教务长、文理法三学院院长、注册主任、会计主任、仪器委员长之印,处理学校撤退善后。传言日本宪兵队要逮捕他,他的表姐夫力舒东纾难,安置他的地方,医院三楼的病房。
郑天挺
注:本文作者为罗二胖,欢迎打赏!
Markx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