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红灯记》剧照
题记:李玉和的原形付文忱同志故居早有耳闻一直无缘得见,今天我们和我市历史专家一同驱车前往二人班乡,车内专家将《红灯记》的前尘往事娓娓道来,车外光影变换一下把我的思绪拽回到了那个波诡云谲的年代。
京剧《红灯记》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大样板戏之一,片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其中李玉和的原形就是从素有东北抗联第一乡我市二人班乡走出的杰出代表付文忱。
七十多年前付文忱就是穿过这块田地前往苏联传递抗日情报
现在的二人班乡尚志村,原名“柞木台子”—付文忱的出生地
付文忱故居——典型的东北民居
北满国际交通站纪念馆
付文忱同志自述手迹
馆内陈列着北满国际交通站的资料及付文忱同志的生平
我们还有幸见到了付文忱的两位后人
北京来的*马褂
吴大海
按语傅文忱(宋志远,宋之远),年生于吉林省双城县二截半地,满族,姓富尔察,祖上随清*入京,清中叶回迁吉林双城戍边。年在密山参加李杜自卫*,后参加东北抗联,任密山二人班交通站国际交通员,交通站设“徐家馆子”(二人班乡中街道南),其父傅广恩以账房先生为掩护接送人员与情报。
年冬被*派遣莫斯科学习*事,回延安后任八路*西安办事处机要交通科科长,彭德怀中尉副官。年起任延安枣园毛主席处机要员,中共七大持枪班(内勤股)班长,密山县首任县长兼东安市市长。根据王景坤、傅文忱口述范国栋、吴祖光编写了话京剧《夜闯完达山》;沈默君、罗国士编写《革命自有后来人》即《红灯记》,这两部文学作品在新中国艺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年傅文忱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哈尔滨。
年的哈尔滨,春天仍然非常冷。医院看父亲。我的父亲叫吴诚,他因肺气肿住进了高干病房。我扶着他去做透视。我们路过内科普通病房,路过走廊的拐角里有一个小小的病床,被子下畏缩着一个人,喘的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父亲蹲下去一看,这不是老傅吗?怎么睡在这里?傅伯伯抬起头来边喘着边说没关系,这比雪地里好多了。傅伯伯的老伴唐阿姨走过来,叹了口气和爸爸说,“普通病房里实在没有床位,只能睡在这里,走廊里风很大,喘成这样也没有办法。”“为什么不去高干病房?”“我们已经联系了,医院说不够级别不给住,而且听说也没有床。”“胡扯!”
爸爸不去透视直接走进院长室,院长原来是松花江专署的卫生局长,是爸爸的部下,刚来上任。院长挨了批后委屈的说,“这是组织部的规定,十二级干部以上才列高干,老傅十三级,实在没办法安排高干病房。”
傅文忱同志
“这是老同志,46年还没有建国的密山县民主*府首任县长,现在才十三级,什么规定?!”“老傅同志病成这样,很危险。你先把老傅安排到我的床上,我现在就出院回家。我去找组织部长问问。”后来组织部的“官员们”说,这是中央的统一的规定,实在没办法。爸爸说,“好吧,我就要看一看这个中央规定是怎么回事?”爸爸参加革命前是贫苦工人出身,文化基础差,写字困难,他让妈妈给中央写了封信汇报情况。信寄给了中共中央调查部。
很快调查部给了回信,是李振远叔叔、周梅影阿姨给傅伯伯写得,上边有罗青长叔叔、杜希健阿姨的签字。信上说吴诚同志把情况写信汇报了,傅文忱是老同志,他的情况很严重,部里很重视上报了,康生也批示了意见。现已与黑龙江省委打了招呼请予解决。爸爸找了省委书记欧阳钦、省长李范五,他们都做了具体指示,医院给傅伯伯安排了高干病房,没想一个小小的病床竟惹来了一场大轰动。
后来欧阳钦书记对组织部的同志说,不要小瞧人啊!这是从延安来的穿“*马褂”的,他的部下可都是十二级以上的干部啊!
我从小一直叫的傅伯伯,他与我的关系很好。我年十一岁离开北京育英小学就独自到农村上学,那是他的老家双城县。我能在农村坚持下来,他对我很支持,我们谈话从不拘束。我一直奇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