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中国人民志愿军敖永顺心系国家安危情洒
TUhjnbcbe - 2021/7/18 16:25:00
补骨脂素价格大概是多少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228/4345632.html

敖永顺,男,蒙古族,中共*员,年9月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县。年9月在医院护理朝鲜前线负伤回国的 战士,年3月入朝援建,年回国,年3月转业安置在北京市工作,年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阿拉善右旗工作直至年9月退休。现居住在阿拉善左旗。

走出农村,投身革命

敖永顺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县聚宝乡宝泉村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姊妹六人,他排行老二,因家中生活困难,十五岁的他只能惜别学堂,回家帮父母种地,维持生计。生性机灵,聪慧的他,偶然得知县上征兵的消息,便急忙赶去报名参*。于是,年9月,他随征兵工作人员到白城子县上参加征兵测试,因他年少体弱,体能测试无法通过,不能入朝参战,他们这些没有被通过的人,统一安排到收治入朝作战而负伤的 所在的后方医院护理院,从事照顾护理伤病员的工作。当时,在朝鲜前线作战负伤的 战士,是用火车运回到白城子车站,然后再医院。当他看到有的冻伤了双脚、有的没有了腿、有的缺少了胳膊、有的整个头都用绷带缠绕着,心里极度难受、让人揪心,惨不忍睹。从而也使他充满了对美国佬的仇恨,更加坚定了参*的信念。他克服了种种恐惧心理,协助大夫救护伤病员,为了减轻他们的伤痛,给伤病员们端屎端尿、擦洗身体、按摩康复,照顾日常起居,每天不知疲惫,不分昼夜的工作。同时还积极向大夫学习医学护理知识,提高了医护能力,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赞扬。在工作的闲暇时间,他一遍又一遍的听战士们讲前线的战斗故事,他心里默默立志,一定要参*上前线,保家卫国。经过医护人员两年多的救治,医院护理院的 伤病员陆续全部出院,医院也被撤销,医护人员们被安置到白城子造纸厂工作。

立志参*,报效国家

年3月,国家再次征兵入朝,敖永顺同志知道后立即报名参加 ,这次他终于如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人民 ,从白城子火车站乘坐闷罐车进入朝鲜,参加到朝鲜备战和朝鲜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任务中,他被编入沈阳*区部队团二营卫生队,先后担任卫生班战士、班长,被授予预备役上士*衔。当时他们进入朝鲜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和建设朝鲜国家,在 附近,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深挖坑道,积极备战,保家卫国。他一边用所学医护知识给战友们治疗伤痛,一边参加朝鲜国防建设,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有的战友被严重冻伤,有的战友不幸牺牲了。

年的冬天,朝鲜的天气特别寒冷,狂风呼啸,大雪纷飞。部队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物资紧缺,战友们大部分都是在坑道里生活,白天满山遍野寻点干柴,晚上为了安全,只能点起一点点火苗,把燃尽的柴灰装在小布袋里,抱在手上取暖;只能躺在冰冷的坑道里用棉被紧紧裹住身体缩成一团等待太阳的升起。班里有一个湖南籍战友,白天都是冻的直哆嗦,手、脚肿的更像馒头一样,太阳一晒,特别痒,再一挠,到处流血。到了晚上,他更加难过,整夜都不能睡觉。敖永顺不仅用学来的土方给他治疗冻伤,还每天给他按时抹上冻伤药膏,还把自己的手套给他戴上,棉衣给他盖上,终于让他保住了手脚。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幸运的,最不能让他忘怀的是战友小朱,他们曾一起打坑道,一起学习,一起训练。有一天早晨在挖坑道的时候,他的脚被滚下来的石头砸伤了,他忍痛坚持工作,没有告诉任何人,流出的血沾满了鞋子,因为寒冷随即被冻硬,脚也没了知觉。他一直坚持到晚上休息的时候鞋子脱不下来了,敖永顺同志看到后,马上用剪刀慢慢一点点的剪开鞋子,等清洗干净才看清,脚趾骨折了,再加上严重冻伤,必须手术截掉,瞬间眼泪模糊了他的双眼,小朱却笑着说:“多少战友都牺牲了,这不算什么,雄赳赳,气昂昂, ······”。小朱唱起了这首歌,其他战友也一起和声唱起了这首高亢、激动人心的歌,相互鼓励,相互加油。现在老人家高兴的时候就像当年一样,也高声唱起雄赳赳,气昂昂, ······仿佛那一切都在眼前。虽然严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理和精神上造成了难忘的伤痛,但是他没有退缩,坚持了下来。

年秋,国家决定中国人民 全部撤回国内,敖永顺随部队回国,驻扎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尚志县一面坡进行修整,这时部队开展了*事训练、农业劳动、理论学习。年3月从部队转业被安置在北京市第十一机械厂工作。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来到繁华的大城市首都北京,感觉眼前什么都是那么的灿烂,那么的美好,工作也更加努力,个人生活也基本稳定了。

毅然决定,投身大西北

年7月,脱下*装的敖永顺同志,在北京工作了一年五个月的时光,他积极响应*的号召,舍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毅然决定离开北京,投身到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工作。这个地方气候干燥、寸草不生,常年还有沙尘肆虐,交通不便,没有蔬菜、没有电,更没有文化生活,从大都市到边疆小镇,一下子适应不了,水土不服,饮食起居都发生了变化,但他发扬在部队上练就的吃苦耐劳的革命精神,*指向哪里就干到哪里。刚到阿右旗,被安排到巴音温都尔公社卫生院工作,为公社的农牧民看病治疗,废寝忘食。年11月组织上又把他调动到更加偏远、条件更加艰苦的艾力布盖公社从事文教干事工作,一年四季奔波在戈壁滩上,骑着毛驴,牵着骆驼,带着干粮,风餐露宿,深入到山大沟深、人烟稀少的牧区,帮助牧民搞好牧业生产,动员牧区学龄儿童入学,一干就是十几年,毫无怨言。年组织上调他到旗上工作,先后在旗总工会、旗职工教育办公室、旗工商局、旗卫生局工作,历任旗总工会副主席、旗职教办主任、旗工商局副局长、旗卫生局局长等职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无论是一般干部还是担任领导职务,他都任劳任怨、踏实苦干,深入基层农牧区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把关心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放在工作第一位,以改善农牧民的教育、卫生等条件为目标,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长期工作在风沙严寒地区,却始终不忘*人艰苦朴素的本色,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的赞誉和各级**部门的肯定。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教育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工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年9月光荣退休。敖永顺同志出生在农村,少年时期离开家乡,投身*营,又转业到地方,参加新中国国防和地方建设,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对*无限忠诚,对*的事业无限热爱,时刻不忘*人本色,吃苦在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自身严格要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用他的真情和热血谱写一曲感人的诗篇。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不放松对子女的管教,要求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治上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走;工作上争先创优,力争第一;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持家。他的爱人乌云其其格在他的帮助和支持下,也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如今耄耋之年的敖永顺同志,依然保留着共产*员的信念和本色,关心国家大事。他的子女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岁月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老一辈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永远不能忘记用生命换来美好生活的先辈们,我们更要脚踏实地前行,牢记历史。在“ 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向所有 的老战士们致敬!

供稿:办公室

主编:金辉

审核:赵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民志愿军敖永顺心系国家安危情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