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年3月23日财经新闻
TUhjnbcbe - 2021/5/22 19:56:00

热点聚焦

LPR连续11个月不变。3月1年期LPR报3.85%,上次为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上次为4.65%。业内认为,中国央行降息、降准的概率不大,加息、升准的概率也不大。

土耳其股市早盘暴跌,触发整个市场熔断机制。伊斯坦布尔证券交易所宣布,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股票和股票指数合约以及债务证券股票回购市场的交易暂停。土耳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早盘上涨个基点至17.25%,创历史最大涨幅。上周,土耳其央行超预期加息个基点,随后该行行长NaciAgbal遭主张降息的总统埃尔多安免职。

环球市场

亚太股市主要股指多数收跌,日经指数跌2.07%,报.15点;韩国综合指数跌0.13%,报.46点;澳洲标普指数涨0.66%,报.5点;新西兰NZX50指数跌1.49%,报.09点。

宏观

央行3月22日开展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亿元逆回购到期。资金面宽松,Shibor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下行8.3bp报2.%,14天期上行17.2bp报2.%。

韩正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一定会践行承诺,采取有力举措,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转变用能方式,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将继续同各国加强宏观*策协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阴影。

商务部国际司司长余本林透露,中国已经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核准,成为率先批准协定的国家。此外,泰国也已经批准协定。RCEP所有成员国均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批准协定,推动协定于明年1月1日生效。

国家发改委优化办理外商投资项目《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确认书》,对于投资总额万美元及以上、且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办理,下放给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投资总额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确认书无需再向国家发改委备案。

商务部等六部门发布通知,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扩大至所有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所在城市(及区域)。

发改委环资司召开碳达峰、碳中和专家座谈会,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出台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策文件。环资司将进一步深化论证研究,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相关工作。

国家卫健委:3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3例,福建2例,辽宁1例,广东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均为境外输入)。

香港特区贸易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香港第一季度出口指数为39,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所有主要行业出口信心全面上升,当中以珠宝及玩具反弹力度最为强劲。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表示,虽然香港出口指数连续四季度上升,但仍处于50以下的收缩领域,反映出港商对近期出口前景持审慎乐观态度。

国内股市

A股全天宽幅震荡,上证指数收涨1.14%报.44点,深证成指涨1.14%,创业板指涨1%,万得全A涨1.23%。两市全天成交亿元,北向资金单边净买入71.63亿元。

盘面上,碳中和指数劲升6%领涨大市,南网能源、深圳能源、华银电力、中材节能等13只碳中和概念股涨停。电力、环保、新能源、银行板块同样大涨。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美的、万华化学等部分机构抱团股逆市录跌,恒力石化一度封住跌停。

港股指数震荡,恒生指数收跌0.36%,恒生科技指数跌0.5%;大市成交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4.41亿港元。消费品板块跌幅较大,泡泡玛特跌近10%;啤酒股集体走低,百威亚太跌近4%。电力股走强,中广核能源大涨11%。科技股涨跌互现,舜宇光学科技跌5%,美团跌3.7%;网易、比亚迪电子涨近5%

国内电动汽车三巨头雇佣投行筹备在港上市事宜。知情人士表示,蔚来汽车正与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合作,准备在香港进行二次上市,同时也在考虑在A股市场上市,该公司可能会在香港上市时出售约5%的股份。小鹏汽车正与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就上市计划进行合作,而理想汽车正与高盛和瑞银进行合作。

百度公告称,港股IPO发售价为每股港元,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倍超额认购。由于吸引超额认购,百度根据回拨机制,将分配给香港散户投资者的股份数量从万股,增加至万股。

消息称安居客计划今年在香港进行IPO,将募资至少10亿美元。

华润啤酒:年全年综合营业额为.48亿元,同比减少5.2%;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59.6%;董事会议决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元。

金融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提供佣金制度有关材料的函》,全面启动人身险行业佣金制度调研工作,对佣金制度长期存在的问题来一次全面大摸底。

楼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浙江要求各金融机构对年以来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消费类和经营类贷款以及“冻资”等业务进行全面自查,并报送自查和整改报告。对于房贷占比提升异常的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将予以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3月23日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