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玩物尚志童年的表,不必看时间
TUhjnbcbe - 2021/4/18 21:13:00
白癜风好的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

谢子翼编

张鸿日小时候第一次来广州,父母带着我去北京路逛街,彼时的北京路还是有点高端东西卖的。当然,我更倾向于觉得是因为我小时候不识货,毕竟你不能指望一个以毛为财富计量单位的小屁孩知道什么是奢侈品。我只是依稀地记得,那些商品的价码牌上有好几个零,超出了我当时仅能计算两位数以内的算法水平。纷繁的精品店里货架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手表,于是我便看上了一只在显眼位置的蓝色小手表,表盘上印着当时最流行的蓝猫,加上软得跟果冻一般的塑胶表带,一个学前班小朋友的快乐就有了。本想找图缅怀,如今连网上都不卖了在当时,我还不知道如果集齐蓝猫的全套就可以被葛平叔叔一把爆♂了起来。当然,这块表是不是正品也很难说,我如今想起很害怕。要是当时有懂行的小朋友揭穿我手上的是个faker的话,没准我就会与手表从此绝缘,感谢那个时候没有rapperdiss的文化。据诸多证据表明,这就是我开始剁手的根源。当然,就和全中国的绝大多数家庭一样,给小朋友买个手表只是为了让他或她珍惜时间。毕竟这就像童年第一次被消费主义收割过的那些起跑线助燃器:天地一号、背背佳、电子词典、学习机、近视预防笔一样,最后都成了智商税。孩子教育竞争上的泡沫,前消费主义时代的注脚想想,总觉得不过是精明的商家巧妙设下的陷阱。对的地方是,它真就只能看时间,戴着这块表去教室并没有让我变得吸引小伙伴,毕竟在一水的发光奥特曼面前,我的蓝猫并不会亮灯。喜欢发光奥特曼的小朋友未来一定成为了玩灯狂魔。至于像我这样的,我想都跟我一样成为了一个阳光宅男,因为我学会了不重样地发牢骚。不对的地方是,我记得没戴多久,这表就挂彩了。人的年龄越大,身上的色彩就越少,只剩下单调的黑白,有人美其名曰“高级感”。这时我怀念起了小学的课桌椅,那时能拿铅笔记录童年的原始美丽。于是我总会一大早特地在上班走去地铁口的时候,往路上的小学多瞄两眼。小朋友们都戴着最新款的小天才(督工狂喜),整齐划一的小方块,加上侧边的Makefriends按钮,大人们自以为的青梅竹马,天真无邪,终究是对人性的误读,但段永平懂。谁也不知道第一块儿童钟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早于20世纪初。在钟表实现了流水线规模化生产后,加上粗马技术大大降低成本,才有生产儿童表的可能。要知道,在此之前即便是王公贵族,买块怀表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不要说给自己的小朋友买一块玩了。要是熊孩子不小心玩坏了,立马就会知道什么叫父慈子孝。目前网上最早能搜到的儿童表,是年的美国BusterBrown定制表,这个卡通形象不怎么出名,没什么记载。生产商是一美元表的祖师爷Ingersoll,本质上和普通款没多大区别,就是在普通款的表盘上加印了卡通图案,附上特别印刷的纸盒而已。低情商:饼干泡奶高情商:儿童益智与其说它代表着儿童表的出现,我更愿意认为这反映出当时的表厂已经能开始满足一些基本的定制化要求,说到底儿童表的市场实在太小,等于没有。当然这也并不是因为表厂做不了,而是那时的人都被教育得要早早成熟进入大人世界,童年乐趣是家庭的奢侈品。这种局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改变,说白了,美国人有钱了,电影院、戏院之类的开得越来越多,电视也开始普及,全美国人终于可以收看一模一样的内容,自然能够传播一个稳定的卡通形象。此时我们的老朋友出现了,迪士尼在年成立,五年后就出现了米老鼠,最重要的是,华特搞出了动漫衍生品的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搞火了动漫片再卖周边赚钱,儿童表终于变成了有利可图的生意。年第一个迪士尼乐园开放,一家老小能够开心得玩上一天,在离开之后买点纪念品当然也是正常的事情,包装更精美的卡通表被一块又一块买走了。在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大量承接定制代工的钟表公司,卡通手表早就是一件寻常事物,至于买了的小朋友到底有多少是真的拿来戴的,看看eBay就知道了。儿童鞋垫:儿童表并不是小号的成人表所以,儿童手表注定用的是时下最便宜的物料制造的,哪儿便宜哪造。刚开始还能看到一些美国或瑞士生产的儿童表,后来陆续转移到日本和回归前的香港,以及中国大陆。不过,迪士尼也没忘记大朋友,80年代以后他们与杰尼尊达合作生产了印有迪士尼卡通角色的逆跳表,用上贵金属材质的外壳,不仅限量还有地区限定,在当时就要卖三四千美元了。无论时代怎么变,儿童表的基本形态都是如此,不过工具属性的儿童表,也是有的。这块minilip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但玄机就在于刻度——其真正的作用在教学龄儿童读取钟表的时间。黑圈和银圈想必大家是看得明白的,中间的分钟刻度才是重头戏。也许第一眼有点迷惑,但仔细回忆一下,这就是英文的时间表达方式,适应传统表盘形态(英文称之为analog)的读法,例如halfpastseven就是七点半,正好对应盘上的1/2。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新出现的钟表和仪器都开始显示更加直观的数字时间,这种表达时间的方式已经逐渐变成文科生学过的数理化。也许在中国人眼中这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直到现在,小学的数学课本依然会教怎么用传统的表盘看时间。但在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七分之一的带英成年人在面对这样的表盘时,已经看不懂时间了。更神奇的是,37%的父母将来也不会教。因为看不懂时间的孩子太多,英国的学校教室都开始撤下挂钟了。既然改变不了人性,那就改变规则漂亮国同样不遑多让,18年鸡毛秀曾经带着挂钟询问路上的小朋友,被采访不是说不知道就是答错,最后只有一个黑人小朋友答对。隔了一年又去问稍微年纪大点的,同样惨不忍睹。钟表技术为了实现更加人性化而更具智能,但是数字显示技术却让儿童或多或少失去了抽象的逻辑,很难讲我们是不是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还是丢了芝麻西瓜迟早也没了。刘慈欣在《赡养上帝》里想象了一个高度发达却正在死去的文明,这个文明里的生物因为天然就生活在将他们从出生照顾到死亡的环境里,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继承他们的技术,而当机器出现故障的那一天来临他们才发现,已经没有人懂技术了。尽管他们还可以生活在极度舒适的环境里,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文明的死亡无可避免。当然,以传统表的衰落去印证未来科技的失落是愚蠢的。但是一个事实无可辩驳:科技应用应该无限接近傻瓜化,但人不能。

主要参考资料:

1
查看完整版本: 玩物尚志童年的表,不必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