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县级教育行*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成年人离不开手机。
而手机里的世界太精彩,沉迷其中的孩子会逐渐忘记了现实世界,一点点靠近万劫不复的深渊。
玩手机,正在成为青少年儿童悲剧的源头。各位家长,新学期,请不要再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了,别让手机偷走孩子的梦想!
为什么孩子容易沉迷手机?
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年)显示:
3-6岁的孩子中,手机接触率已高达91%;小学9-10岁的孩子,已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
如今的孩子,越来越容易沉迷手机。
在网上读到这样一段话,深有感触: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因特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似乎人们已经有了共识,每个问题的背后,罪魁祸首不会是父母也不会是自己,总有一个替罪羔羊。
但孩子沉迷手机只是表象,所隐藏的真相,是孩子从未被满足过的心理需求。
《少年说》中,有一个孩子流着泪控诉父母:
“小时候,我以为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每次看他们,他们都在盯着手机。他们想让我安静,不捣乱,就把手机丢给我,让我在一边玩。”
父母,才是孩子和沉迷手机之间的一道墙。
父母教育的缺失,才是孩子痴迷垃圾快乐的根源。
玩手机,毁掉孩子的一生
经常玩手机和不玩手机的孩子,十年后的区别让人难以想象!
国外曾经发起一项调研,选取了个孩子,其中50名完全接触不到手机,另外50名已经对手机痴迷。
10年后,50名痴迷手机的孩子中只有2名考入大学,而其他50名全部考入大学,还有16位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也许不用等到10年后,孩子的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一款名叫“蓝鲸”的游戏从国外传入,一时风靡国内大中小学。
游戏专门吸引那些有抑郁、自残倾向的孩子,教唆他们在身体上刻字、画字符,完成一系列任务,终极任务就是自杀!
江苏常熟一个未满18岁的男生被教唆跳河自杀,幸好常熟网警察觉不对,及时出警解救。
男生说,是游戏里的网友教他这么做的,如果他不照做,家人就会被威胁。
手机只是一种通讯工具,但一旦沉迷,这种工具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人生乃至生命。
玩手机,摧残孩子的健康
你知道长时间玩手机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颈椎变形。
江苏一名9岁男童,经常感到脖子酸胀,手指发麻,父母带他去做CT检查。
不检不知道,一检吓一跳,孩子的颈椎已经变成一条直线!(正常人颈椎本带有前曲的弧度)
原来,孩子长期低头玩手机,导致颈椎严重变形。
要知道,成年人低头玩手机,脊椎就额外增加了27公斤的压力,相当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坐在脖子上,而孩子受到的伤害只会更大。
意味着近视度数越来越深。
医院发现,孩子连续玩20分钟平板电脑,视力平均下降41.7度,连续玩20分钟手机,视力平均下降43.8度。
意味着性格变得孤僻。
有小孩因为父亲不让他玩游戏,转身走进厨房,拿起菜刀就往手腕上割。
有孩子因为过度沉迷手机,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逐渐患上重度抑郁症。
玩手机的危害不容小觑,哪怕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时间一长就会对孩子造成致命性伤害。
玩手机,影响孩子的三观
1、影响孩子的金钱观。
还记得那个卖肾买苹果手机的17岁年轻人吗?
他在网上找了中介,做了人体活体肾脏移植手术,获得2.2万元,买了iPhone4和iPad。
然而手术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只能卧病在床,一米九的个子瘦到只有90多斤。
错误的金钱观,会影响孩子一辈子。
2、影响孩子的人生观。
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说过:“游戏、八卦、直播等娱乐产品,就像*品,一不留神就让人上瘾。”
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离不开这些垃圾快乐。
他们甚至不想好好读书,只想成为一个赚快钱的网红,直播平台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就是最大的危机。
3、影响孩子的世界观。
近年来,校园暴力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