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中东铁路留下的一个有着一百二十多年故事的地名。
近两年来,随着尚志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强力推进,来自鱼池侧畔贫困家庭的愉悦笑声,成为尚志市精准扶贫乐章中的新旋律。
精准扶贫新旋律,凝聚了扶贫干部大量心血,让贫困群体在永生铭记国家精准扶贫的同时,也记住了帮扶他们的一个个名字。
而在贫困户口口相传的众多名字中,有一个人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贫困户说起他时,眼中暗隐感激泪水;干部群众说起他时,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个名字是:曹海龙。
一、赤子之情报桑梓
现年39岁的曹海龙出生于大庆肇源农村,年东北师大毕业后,来到尚志市石头河子镇支边,任宝石村学校副校长,农村长大的孩子,无论在何时何地,对农村都有着炽热的赤子情怀,教学与抓教学做的都极为出色,在市里选拔干部时,被选派到鱼池乡任综合文化站站长。在下到村屯开展工作期间,他的脚步总会在贫困家庭门前踟蹰。
他的脚步因何踟蹰?
因为,他也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深知农村贫困家庭的苦。
他想帮他们,但看看贫困家庭东倒西歪的住房,捉襟见肘的日子,他真的力所难及。
他在帮他们,给缺药的老人买瓶药,给缺衣服的孩子买件衣服,而他的付出,亦杯水车薪,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这个问题,成为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曹海龙心头之痛。
年6月,曹海龙听到一个信息:市里要选派一批干部
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这个信息让曹海龙心头一震,他感到,解自己心头之痛、解群众生活之困的时刻已经到来。
于是,他主动报名。不久,他接到了组织的委派,任新兴村、锦河村第一书记、鱼池驻村工作队队员。
脱贫致富奔小康,没有捷径。驻村伊始,曹海龙便进村入户,摸排掌握村情、民情,与村民们拉家常,听取村民们的意见,对*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贫困户、矛盾纠纷户等进行划分,逐户上门走访交流,共梳理汇总出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