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那些年父辈的“保家卫国”壮志,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至今那些带着“番号”的保密兵工厂留给亲历者的烙印,更让三线人刻骨铭心,这辈子也抹不去、忘不掉。
三线厂·几代人的记忆
在众多的三线兵工厂中,“红卫厂”这个带着明显时代特征的厂名,三线人似乎格外的印象深刻。
很多三线兵工厂名字已经成为历史,甚至企业已经破产、消失,但大家依然念念不忘“红卫厂”。更有甚者半开玩笑的向我们编者说“生是三线红卫人,死是三线红卫*”。对于这种对三线厂名的执着,三线备忘小编深感诧异。
今天我们的编者,带大家一起从黑龙江到贵州,从白山黑水间到*土高原,去寻找曾经的“三线红卫厂”记忆,揭秘三线建设的一段往事。
三线备忘·一起揭秘三线
第一家:坐标黑龙江·尚志,代号班用机枪厂也许有人会问:这个编者小老头,不是老眼昏花了吧?第一家竟然会是黑龙江的小三线厂?
其实这家代号为的黑龙江小三线班用机枪厂,是我们三线备忘最熟悉的“红卫厂”之一。这归功于曾经三线前辈姜叔、徐叔对我们的大力帮助。
黑龙江红卫遗址·废弃的水塔
厂筹建于年,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珍珠山乡境内三合村附近,张广才岭西麓鸡冠砬子下的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沟里,主要生产产品为56-1式班用轻机枪。
其实他被赋予的第一个对外厂名是:国营兴龙林业修配厂(厂),到了年那段特殊的时期企业改名为:“国营红卫机械厂”。到了八十年代左右又改为国营兴隆机械厂。
至今苇河林业局及尚志南部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人,依然都习惯性称之为红卫厂。
黑龙江尚志·鸡冠砬子
第二家:坐标河南鲁山,代号常规武器锻造厂厂创建于年,厂址位于河南省鲁山县伏牛山东麓的丘陵地带,属于河南省小三线厂。
厂最初的对外厂名就是国营红卫机械厂,主要为周边兵工企业,厂、厂、厂、厂、厂等配套生产锻压件。
河南鲁山红卫厂·主席像影壁
河南鲁山红卫机械厂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搬迁后废弃,现已成众多三线人怀旧之地,尤其是建厂初期在厂门口的一座主席画像影壁,至今矗立在原地,默默诉说当年的三线往事。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红卫厂的宿舍被称为“山上”,工厂被称之为“山下”,这让编者不由想起曾经绛县磨里镇的一分指,宿舍也是分山、上山下,不同的是我们山上、山下都是宿舍区。
河南鲁山·废弃的红卫厂宿舍遗址
第三家:坐标宁夏固原,代号单兵火箭弹、子母弹厂厂建于年,厂址位于宁夏固原县官厅镇的六盘山区的山沟中,一开始的厂名即为:国营红卫机械厂。主要生产单兵火箭弹、子母弹厂。
红卫厂是宁夏为数不多的三线厂之一,属于五机部直辖。由吉林厂在年5月迁建,因此当地人更多的称之为“厂”。和其他红卫厂类似,年8月宁夏红卫厂改名“宁夏清河机械厂”。
关于“厂”我们三线备忘编者要重点在这里提一下,真正的厂是七机部(航天科工)所辖企业,宁夏的这个红卫厂被称为厂,应该源于当年的建设指挥部工程代号。
宁夏固原·红卫厂平房区遗址
第四家:坐标贵州贵阳,代号“基地”红卫电子设备厂贵州这个厂子已经不属于上边写的五机部(兵器工业),而是属于三机部(航空工业)大三线企业,并且里边的故事颇为曲折。
企业代号,于年由沈阳厂包建,对外厂名:国营红卫电子设备厂。此厂主要生产飞机测设设备,如激振、测振仪器,静动态应力应变测量、控制仪器等等。
之所以说此红卫厂的故事颇为曲折是因为:
年此厂即更名为代号为,对外厂名:国营赤卫仪器厂;
年此厂又与汉中厂合并,对外厂名为:国营永红机械厂,代号厂。
贵州·山中废弃的兵工遗址
第五家厂:坐标陕西武功,代号红卫工具厂厂对外厂名国营红卫工具厂,筹建于年6月,是陕西省最晚的一个小三线兵工厂,位于山西省武功镇北关西塬脚下。
当年此厂建设也颇为周折,一开始陕西省并未打算建立,独立的小三线配套工具厂。后来等全部小三线厂建设完成后,将原厂工具车间又独立出来,建成了红卫工具厂,主要为其他几个小*工厂提供工具、夹具、模具和精密铸造等。
陕西厂在八十年代*转民时,又改名为陕西省渭原机械厂,但众多三线人与三线子弟依然执着的称之为“红卫厂”。
陕西武功红卫·曾经的办公楼遗址
第六家:坐标山西侯马,代号平阳机械鱼雷生产厂最后这个“红卫厂”位于山西省晋南侯马市,代号厂。当年最早对外厂名平阳机械厂,主要生产鱼雷产品。
厂,创建于年,是属于“一五”期间项目之一。初期隶属于三机部(航空航天)后划归六机部(船舶工业)。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厂顺应潮流改名为“红卫机械厂”,至八十年代左右改回,现今为“平阳重工”依然为侯马市最大的企业之一。
虽然他不属于三线厂,但他称为“山西红卫机械厂”期间,恰恰是三线备忘编者在山西绛县工程生活的那十年,所以印象至深,不得不多写一笔。
并且前几天,有幸结识平阳机械八十年代子弟,交流之后发现,他不知道自己厂的代号,只知道曾经叫红卫厂。可见“红卫”影响到底有多深。
绛县一分指·一段记忆
写在最后:三线,一段记忆,一段情本文所列的三线兵工厂从黑龙江小三线到贵州的大三线,虽然数量已经有6家之多,但是我们编者相信这并不是当年三线企业中全部的“红卫厂”。但足以让人心中沉甸甸的,“三线建设”这个历史的重符,到底给我们留下多少值得深思的历史往事?
我们三线备忘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能记录下更多的三线厂和三线历史记忆,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三线人与三线子弟加入我们行列,共同谱写那段属于我们父辈的历史。
用心去记录·三线那段我们父辈的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