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
走在苏州城区的路上,偶尔会见到一些与周围建筑风格并不统一的近现代老建筑、老设施,神秘而有故事地矗立着。这是哪里?原来是做什么的?即便是路人,也会有想要探究的念头。
苏州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民族工业起步较早的城市之一。在一个多世纪的近现代工业发展中留下了一批有价值的近代工业遗产,是苏州近代工业发展的时代缩影,也是苏州历史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同样是古城保护对象之一。
▲近代工业遗产是城市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古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要求,古城内的工矿企业逐渐迁出;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苏州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旧城区原有工业被进一步迁出,留下大批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根据《下塔吉尔宪章》的相关定义,工业遗产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太平天国*械所遗址
姑苏区的工业遗产资源众多,始建年代从明代至上世纪70年代。最为久远的,大概是太平天国*械所遗址了,位于马大箓巷12号。说出那儿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可能更熟悉,苏州的和平里书场。不知曾沉迷于评弹世界金戈铁马、花前月下的听书人,可曾欣赏过这里建于明代的建筑,清咸丰十年(年),曾被太平*征为*械修造工场。
▲带城桥下塘18号原织造署旧址
相当一部分工业遗产建于清代。带城桥下塘18号原织造署旧址,苏州人更熟悉这里是因苏州市第十中学,这里年设为清织造总局,贵为“江南三织造”之一。五爱巷10号则是清织造局旧址。
套用现代的话,一部分工业遗产就是住商两用。像西北街88号、始建于清道光六年的尚志堂吴宅,作为了苏州檀香扇厂和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更宏大如天库前48-2号,是盛宣怀故居。在一段盛氏后人回忆录里提过,盛父年先购置了留园,在苏州西中市购置了公馆。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后,为给家属安定的生活环境,在西中市附近的天库前购置了99间房屋。一部分用于自家住,一部分用于出租。早期的苏州电报分局租用了天库前的房屋。建于年的闾邱坊21号,作为交通部苏州电报电话局旧址,是后来购置基地建设的。
▲雷允上诵芬堂药铺
这些工业遗产中,有多处与雷允上相关,如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诵芬堂雷宅、建于年的雷允上诵芬堂药铺等。雷允上创制了被誉为国药瑰宝的“六神丸”,闻名海内外,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始建于清代的工业遗址中,有一批是苏式糕点熟食品牌老店的旧址。西中市29-31-33号分别是采芝斋、五福楼、陆稿荐的旧址,西中市17号是老大房旧址。这些品牌在苏州可谓家喻户晓。
--END--
图文来源丨《现代苏州》杂志
编辑丨丁丁程子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