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苍苍大别山,古今人老尽
小三线的迫击炮厂,至今已经写完了黑龙江尚志向阳厂《
尚志故事:代号,三炷香山下,苇河林区向阳厂纪实(上篇)
》、北京三线河北蔚县厂《
远去炮声:建设到撤离仅11年,蔚县飞狐峪,古道上的迫击炮厂遗址
》、陕西铜川厂《
远去炮声·代号:铸造万门迫击炮与百万弹体,陕西铜川兵工往事
》,这是三线备忘要记录的第四家小三线迫击炮厂。
远去炮声·安徽霍山厂
今天我们把目光移到的安徽大别山深处,对于大别山的三线印象,三线备忘的老编者常想起一句“苍苍大别山,古今人老尽。”自古至今,有多少风流人物,随风而去。
今天让我们继续《远去的炮声》,三线迫击炮厂寻找记忆之旅。与我们三线备忘编者一起看一看,消失在大别山深处,代号为厂的安徽小三线迫击炮厂那些三线往事。
安徽小三线·厂遗址
02
三线溯源:南京与徐州,共建安徽小三线
代号的安徽小三线迫击炮厂,正式厂名:国营第九三〇七厂,对外的厂名:安徽江南机械厂。筹建于年4月,正式破土动工于年4月,地址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凡冲公社土地湾大队,厂区占地约亩(23万平方米)。
说到这个厂子的来源,还颇有一番曲折的故事。这个厂子原本规划中是两家小三线厂,代号分别为厂和9厂。
山沟里的子弟学校·霍山与儿镇凡冲
厂由南京市的江苏冶金机修厂第二办公室进行筹建,计划生产63式60毫米迫击炮;9厂由徐州重型机械厂第二办公室进行筹建,计划生产仿制RPG-2的56式40mm火箭筒(俗称:老40火)。
后来到了年10月,当时的华东局从节省资金角度考虑,决定两个厂合并,保留代号厂。
这也就是为什么其他厂子产品都是后来改型或增加,独独江南厂会一开始就生产40火箭筒和迫击炮的原因。
三线迫击炮厂遗址
03
兵工历程:大别山里奋战五年,年开始生产
安徽霍山江南厂的历史上,除了两厂合一的曲折外,关于前期建设阶段似乎也颇为曲折。
年安徽三线选址工作已经开始,确定了厂厂址。本着“与帝、修、反抢时间、争速度”的原则,从年便展开了筹备工作,南京江苏冶金机修厂、徐州重型机械厂也已经开始产品试制。
后来因为六十年代中后期特殊时期的原因,直到年底才完成土建项目,从那时候技术人员和工人才开始陆续进山。
因此此厂的产品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原本计划生产的56式40mm火箭筒直接升级为56式40mm火箭筒。
曾经的迫击炮
说到产品,这里我们再顺便提一下,厂的迫击炮的型号,不同于前边我们介绍的北京、黑龙江、陕西这三家北方小三线迫击炮厂生产的是82迫击炮,到了他这里生产的是63式60迫击炮(在编者眼中的小钢炮)。
因为建国初期产品均为仿制苏联产品(82mm迫击炮),年为了适应南方丛林地带作战特点,南京晨光厂等单位开始研制60毫米迫击炮,在借鉴美制M2式和民31式两种60毫米迫击炮的基础上,年2月研究完成,年定型。
南京晨光厂·现南京金陵机器厂旧址
04
三线援建:来自天南海北,好人好马上三线
霍山江南厂既然是江苏南京和徐州的企业援建的,那么自然会少不了南京江苏冶金机修厂、徐州重型机械厂的技术人员。
除了这两家企业的人员外,自然少不了兵器专业*工厂的支持。在这里我们重点提三家:南京厂、四川厂、北京。
南京厂(南京晨光机器厂)是属于老牌子的迫击炮生产厂——南京金陵兵工厂。在南京老人眼中就是“洋炮局”,又位于南京市,这家自然少不了援建人员
四川厂(四川陵川机械厂)是南京厂的迫击炮厂西迁重庆的“三线第一炮”,63式60mm迫击炮就是源于此厂,因此霍山厂也同样有来自四川厂的人员。(
远去的炮声:有多少三线迫击炮厂?川冀黑陕这4省,3家废弃成遗址
)
四川厂旧址
上边这两家三线备忘已经在以前文章中有所介绍,下面这个北京厂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有几件事一提大家都就会知道此厂:
第一件:
在年评选出的“人民*工创建80年80件事”中,有一件事和兵器无关:“年6月,北京兵工厂试制成功“巨龙牌”拖拉机,6月12日下午3点,拖拉机开进了中南海。”
第二件:
56式火箭筒是在RPG-2火箭筒基础上仿制的,一开始就是于年由厂开始仿制,并于当年定型,命名为“年式40mm单兵反坦克火箭筒”,简称56式火箭筒。.
第三件:
三线备忘在写北京小三线炮击炮厂时曾经提到过,“北京厂旧址就是现在的航天科工三院厂,当年也是由五机部(兵器工业)划到七机部(航空航天)”那么厂搬到哪里了呢?
厂的一部分内迁至张家口,改代号为厂,对外厂名“东方红机械厂”他就是后来的“燕京机械厂”前身。
张家口厂宿舍旧照
在河北燕兴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