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以人名来命名的地名不少,有些是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些是为追求人民解放牺牲的人物。人们缅怀他们、追忆他们,传颂他们,集聚建设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精气神。建国以来,国家对地名命名情况进行过多次更改规范,以人名命名的市县到现在已经不多了,仅有17座。论省来说,陕西最多,占到5座,我大美榆林有子洲独一无二。来看具体情况。
N0.1广东省中山市孙中山(年-年),名文,化名中山。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人,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民*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同年4月15日,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后为中山市,是我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
N0.2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李子洲(年-年6月18日),名登瀛,笔名逸民,生于陕西绥德。年考入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骨干之一。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年底在家乡组织创建了陕北第一个*团组织。随后,他又相继指导帮助在榆林、延安等地建立*团组织。年参与了清涧、渭华起义的领导决策工作。年11月,李子洲代理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牺牲时年仅36岁。陕甘宁边区*府划绥德、米脂、清涧、横山、子长等县部分土地,于年1月1日正式决定设立子洲县,县府在双湖峪。1月10日召开庆祝大会。
N0.3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刘志丹(年10月4日-年4月14日),原名刘景桂,字子丹。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西北红*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生于陕西省保安县金汤镇。曾参与北伐战争、领导渭华起义。曾任西北工农革命**事委员会主席,陕甘边红*临时指挥部副总指挥兼参谋长,红26*42师师长,中共陕甘边*事委员会主席、西北革命*事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警备司令等职。年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年6月,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府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
N0.4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谢子长,(——年2月21日)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生于陕西省安定县枣树坪。年10月与唐澍等组织领导清涧起义。年5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后在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做兵运工作。年10月,和刘志丹等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陕甘游击队,任总指挥,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年后,任陕北红*游击队总指挥部总指挥、红26*42师*治委员、中共西北革命*事委员会主席,指挥部队粉碎了国民**对陕北苏区的“围剿”。年2月21日因战伤恶化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时年38岁。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N0.5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左权(年3月15日——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埔*校一期生,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抢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东渡。年,他担任红一*团代理*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年5月,日*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任八路*副参谋长的左权反“扫荡”战斗中于山西省辽县十字岭壮烈牺牲,年仅37岁。年9月经晋冀鲁豫边区*府批准,辽县改名左权县。
N0.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赵尚志(年——年2月12日),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36*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第三**长,东北抗日联*第三**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年11月,赵尚志生前主要活动地的珠河县召开第一次农工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珠河县改称尚志县。年原苇河县并入尚志县,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N0.7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杨靖宇(年2月13日-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年,受*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历任抗日联*总指挥*委等职。率领东北*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年东北民主联*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2月14日,中共将金川、濛江2县合并(一说由濛江县更名)设置靖宇县。
N0.8河北省沧州*骅市*骅(-1)原名*金山,湖北阳新人。年参加革命工作,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年4月,调八路*师教导六旅任少校副旅长。7月任中共领导的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年6月30日,在河北新青县(今*骅市)大赵村主持*区侦察通讯工作会议时,遭冀鲁边*区司令员邢仁甫暗杀,牺牲于县境内的南赵村。年8月,中共冀鲁边区*府为纪念*骅烈士,决定将新青县改名为*骅县。年设县级市*骅市。
N0.9广东省茂名市潘茂名(年—年),晋永嘉(—)末道士,今广东高州潘村人。潘茂名是岭南道教的先驱,他与古代先贤神农氏一样,德高望重,读易明诗,云游四方,遍尝百草,悬壶济世,炼制丹药,救治当时流行瘟疫,救活众多百姓,深受粤西人民敬仰,为世世代代传颂。隋朝开皇18年(公元年)设立茂名县,用以纪念潘茂名对粤西人民之恩德。年升为地级市。
N0.10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县任丘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大将*,生卒年月不详。据史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园2年),巡海使中郎将任丘在此地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为地名,始有任丘之称。北齐天保年间(公元—年)开始置县,后各朝几经废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为县置,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任丘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开放带,是国务院确定的对外开放市。
N0.11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吴起(前年-前年),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一说山东省曹县东北)人。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前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杀吴起。
古代的吴起县域一直没有置县,直到清嘉庆二十四年()才首置吴起镇。相传吴起曾在此驻兵戍边,为纪念而命名,属靖边县管辖。年中央红*胜利到达吴起。吴起始被世人熟知。年设吴起县,不久改吴旗县。年吴旗县属陕西省延安分区行*督察专员公署。年正式更名吴起县,仍属延安市。
N0.12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明朝实行*屯,在宁夏设置了不少*屯堡寨。这些堡寨以当时的屯长的名字命名,其中就有以屯长吴忠名字命名的吴忠堡。做为地名的吴忠,大约在明朝初年,当在洪武二十三年(年)之前才出现的。吴忠市名是年秋出现的。此前为吴忠镇,属灵武县管辖。灵武解放后建*时,改吴忠镇为县辖吴忠市。现为宁夏地级市。
吴忠,安徽凤阳县临淮观镇人。其父吴祯是大明63位开国功臣之一,封靖海侯,追封海国公,善水战,曾督海运,饷辽东。洪武十二年(年)病卒。其子吴忠袭。曾在吴忠旧地设立的*营担任守将。廿三年(年)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吴忠被诛。
N0.13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张清丰,隋朝时顿丘(今清丰县)人。善事父母,孝行称于时。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以孝廉征聘不就,人皆爱慕之。至唐大历(年)中,为弘扬孝道,钦定更名为清丰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子之名命名的县。
张清丰是以孝道著称于世的。流传下来的事迹有四条:一,头炉烧饼献父母。每天打出的第一个烧饼给父母吃,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二,浚县大伾山降香。说的是大伾山庙会,张清丰为母亲免灾、祝寿、天天占头炉香。三,因孝行纯笃,弱冠时被举为孝廉,官方屡召不仕,安居布衣,继续孝敬父母双亲。四,母亲去世后,他在坟旁垒屋守孝三年,每天饭前向母亲祭奠罢,自己再吃。
N0.14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尹珍(79-),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
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民国30年(年)7月,将正安县东北地分离置道真县,以纪念这位学者。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自治县。
N0.15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刘基(年-年),字伯温,谥号文成,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文成县)人。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着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明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民国三十五年(1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文成县,以千古文豪刘基的谥号“文成”而命名。
N0.16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太康县的开发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夏时,其地域属豫州境,夏初属戈地。后来,夏王太康迁都于此,故称阳夏;其死后又葬在此地,人们因之又称阳夏为太康,太康县名即源于此。太康县首置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年),后经世代沧桑之变,隶属虽有变化,但总归陈(淮阳)、汴(开封)。新中国建立以后,先后隶属淮阳、商丘、开封专区,年改属周口地区,年8月2日改属周口市。太康县城为历代县治所在地,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
N0.17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张伯端(公元年——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明正德七年(公元年)筑紫阳堡。设紫阳县,县城在汉江东岸,嘉靖二十五年(公元年)移江西。紫阳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据《陕西通志》:“县南紫阳滩旁有三洞,乃紫阳真人所居,称为紫阳洞。县名本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