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力校”展示已经第三期啦,前两期推送的学校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支持,纷纷留言点赞,简直不要太燃太热血,让小编感受到了大家对自己母校深深的眷恋与强烈的认可,这周精彩继续,快一起来看看这期学校都有着那些亮点吧!(文末有投票哦!)
■往期回顾:海淀“潜力校”展示第一期
海淀“潜力校”展示第二期
本期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小学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
背景介绍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海淀教育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十三五”期间,海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全纳、公平、个性、选择、适合、优质”成为海淀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现“‘十三五’末,我区中小学生在优质校就读比例达到90%以上”的目标,海淀区在年4月启动了“潜力学校提升工程”。“潜力学校提升工程”与海淀区去年启动的“新优质学校”“新品牌学校”和“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海淀区学校提升发展的四大工程,旨在通过项目引领来推动海淀教育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原名万寿寺小学。年底,受益于市教委“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年,海淀区教委打造教育新地图,将魏公村小学并入北外附小。学校现在一校两址,分为2~3年级和4~6年级,现有34个教学班,多名学生。学校地处西三环北路,紧邻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学校以“竹文化”引领,教师们“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学生们“虚怀乐求、博雅向上、勤学善思、自强不息”。
办学理念:“蒙以养正启慧致新”。
校训:“虚怀、有恒、勤学、向上”。
校风:“端直、尚志、精诚、致和”。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自主创编《竹韵》课程,渗透着竹文化的精神内涵;开展民族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致和情怀;学科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经典诵读,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手一球的快乐篮球,锻炼出学生的强健体魄……在这些异彩纷呈的校本课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还着力打造外语特色,引进外教、聘请大学讲师讲授“自然拼读”和“斑斓阅读”。在社团中,低年级开设了“爱拼”、“爱唱”、“爱演”英语社团,高年级开设了意大利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社团。学校开展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为学生搭建外语阅读平台,提高语言习得能力;开展了“大使进校园”活动,邀请前外交部发言人、驻外大使、参赞讲述所见所闻所感,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北外附小将继续坚持多元发展之路,深入打造外语特色,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百姓满意的新优质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小学北京市海淀区六一小学始建于年,原为公安部子弟寄宿制学校,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转交地方管理,是一所六年制公办小学。年由原校址迁至海淀区恩济里小区,占地近九千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多平方米。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学生名,教职工40名,其中专任教师34名。现有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2名,北京市学生喜欢的班主任1名,海淀区教科研种子教师3名,区级班主任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名。
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学校教职员工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全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温暖心灵照亮未来”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以发展为己任,构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机制。致力于打造“阳光文化”引领下的朝气蓬勃、德业并进、社会认可的阳光学校,努力实现“培养快乐自信阳光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德育为先、能力并重、全面发展学校遵循德育为先、能力并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作为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学校以红十字教育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十字活动,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根植于学生内心,践行于学生言行,取得了社会公认的良好育人效果。学校还通过开设花样跳绳、软陶制作、葫芦丝、软笔书法、跆拳道等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贴近师生、丰富高雅、健康向上、美观实用的物质环境与快乐自信、和谐共进的人文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拥有现代化的新概念电子互动教室、信息技术教室、演播室、音乐、绘画、软陶制作、软笔书法、舞蹈、科学、红十字、学生图书室、心理资源教室等十余个专业教室,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与有力保障。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始建于年,其前身是“朱房小学”,由北京体育大学和树村村委会携手投资共同重建,年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清河第五小学”。学校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地带,东邻北京语言大学、航天大学等高等学府,西邻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邻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坐落于北京体育大学家属区内。学校占地面积.66平方米,现有学生人,教学班32个。教职工79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班主任带头人1人、区学科骨干5人。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精神文明单位等称号。
办学思想:“守正”,即恪守正道,按照社会主流的伦理道德规范行为做事。
育人理念: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基,培养健康、乐学、友善的合格公民。
校训:守正质朴,坚韧图强。教育师生恪守正道,天真自然,心无旁念,坚固有韧性,努力谋求强盛。
学校愿景:建成一所健康快乐、厚德博学、和谐友善的幸福家园。
办学特色
一、课题引领,提高办学质量国家级:《基于微课的交互式媒体有效应用的质性研究》国家级课题的试验校,承接子课题——《交互式多媒体教学与普通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小学生写字达标指导训练与评价方法的研究》。
北京市级:《经典古诗文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实践研究》课题。
海淀区级:海淀区教科所群体课题“爱生学校”项目的研究:《如何建立尊重差异学生的文化》、《清河五小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的思考与实践》。
二、打造“中华传统文化”书香校园校园文化建设
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主题,打造“仁、礼、行”,融入“灯笼文化”。北侧二层教学楼以“仁、礼”展示文明礼仪的传承,营造书香氛围。南侧三层教学楼以“行”展现现代教育求知愿景。活动场地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题,让学生每天都能阅读比照,规范自己的行为。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学校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主要以《经典古诗文诵读》和民间技艺《玩转灯笼》为主线,围绕学科教学进行实践活动,将“守正思想”的育人理念贯穿活动始终,渗透到活动细节。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位于海淀区清河镇宝盛东路32号。紧邻奥林匹克公园和东升科技园。年8月,根据海淀区两委一室指示精神和统一部署,以原海淀区清河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基础,组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北校,接收并安置海淀区腾退的2所未经批准流动人口自办校近名学生。年2月,学校正式更名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简称“石油二小”,隶属海淀教委所属西三旗学区。学校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4平方米。学生来自全国23个省市,教师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吸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师生。
校训及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确立了“立德树人,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理念,努力培养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我们的校训——“我有我的光芒”引领下,全校师生在各自岗位阳光、自信地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建校5年多来,石油二小全体教职员工克服了基础设施薄弱、学生来源复杂、师资紧缺等诸多困难,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用心呵护着石油二小不断成长壮大。学校从建校初的10个班发展到现在的25个教学班,共名学生;教职员工从最初的学科建设和学历水平参差不齐的26人到现在的62人。队伍中有小学高级教师16名,硕士研究生学历14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人。
“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近两年来,学校立足内涵发展,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以校本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社团建设为支撑,以学科实践活动为途径的学生培养策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调整,力求突出传统文化、艺术、体育三方面,开设了经典诵读、足球、书法、舞蹈四门校本课程,习得技能,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学校先后成立了五十余个社团,其中校级精品社团近二十个。经过五年的发展,学校社团先后在国家市、区等各类比赛中获得大奖30余个,其中网球社团自年起参加市级比赛,始终保持在团体第五名以上成绩,街舞连续两年获北京市二等奖,花样跳绳社团连续三年获得北京市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年底学校成功举办了建校五周年暨学生教育实践活动展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多学生参加了现场展示,全校学生参与。展示活动得到了教委领导及家长们的一致认可,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荣誉近两年,学校被评为海淀区足球实验学校、冰雪实验校、海淀区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在学校大力培养下,先后有20余名教师分别获得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海淀区优秀班主任、海淀区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海淀区优秀共产*员、海淀区“三八红旗手”、海淀区优秀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啦!接下来小编还会继续为大家展示其他潜力校,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