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你所急专业救援“技能正能量圈”奔赴各种现场
整整一个夏天,哈尔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的队长赵鸿亮和队员们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救援现场。8月24日至27日在牡丹江进行水域实战培训。
哈尔滨蓝天救援服务队在救援一线
7月30,在阿城救援被洪水围困人员……在救援现场的每一天,赵鸿亮和队员们都要忙碌到后半夜才能睡个囫囵觉,有时甚至连衣服都不脱。而第二天一早,队员们又赶赴救援第一线。从年成立蓝天救援队以来,赵鸿亮就放弃了所有的个人时间,一心扑在公益救援上。让他觉得欣慰的是,如今的救援队已经从当年的21个人增加到了多人,而他们的救援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了专业救援的重要性,并用专业技术圈住了越来越多乐于助人的正能量人。
拨通赵鸿亮手机时,他和6名队员正在肇东救援现场,电话里时不时传来户外嘈杂的人声。他说,最开始加入救援队,源于当年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后身穿蓝色衣服的专业救援人员。平时就爱帮助别人的赵鸿亮马上找到志同道合的21个朋友,成立了哈尔滨蓝天救援队。
作为一个民间的救援组织,救援资金成为最大的问题。“我们那时候什么都得自己掏腰包,没有办公地点,没有专业救援设备,没有专业救援人员,”赵鸿亮说,那时候几乎每个队员每年都要自己搭上万元钱,“我自己这些年至少搭了十几万进去,工资全搭不说,有时还得跟媳妇要钱。”但好在爱人对他的业余爱好十分理解,“她说这是做善事,是好事,我支持你。”
地震、海啸、抢险、野外搜寻等专业救援都有蓝天救援队的身影,年苇河、年巴彦,年尚志抗洪抢险,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都出现在最危险的第一线。让赵鸿亮印象深刻的要算年到尼泊尔救援。年4月27日,根据中国蓝天救援队的要求,哈尔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赵鸿亮和队员陶冶、王春峰3人,带着卫星电话、净水器和日常用品等各种救援器材奔赴尼泊尔地震灾区,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这次是赵鸿亮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总部要求此次参与救援的所有队员必须接受过两年以上专业系统培训,而且每人1万多元的机票以及相关装备、给养都是自掏腰包。许多人对他们的行动并不理解。赵鸿亮却说:“当有一天你掉河里了,想抓根稻草都没有的时候,有一双手把你救起,你是什么感觉?如果有一天你的亲人朋友被埋在废墟里,求助无望的时候,有人把他们从废墟里救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钱也好,时间也罢,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
关键时刻,救援队能依靠队员们强大的救援技术“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说白了,就是其他救援人员也解决不了的我们都能干”,赵鸿亮记得,年7月20日,巴彦洪水决口,有四名农民被困在大地高岗上。当地洪水湍急,消防人员尝试了6个小时都没法接近。于是,有人提出让蓝天救援队试试。“当时我记得我们赶到现场时已经半夜11点多了,我和队员查看了一下现场,我判断了一下,估计2个小时左右能把人救过来。”赵鸿亮说,通过专业绳索技术,我们只用了1个小时40分钟就把4个老乡成功解救上岸,当时老乡在水里泡了10多个小时,又冷又饿又害怕,上岸已经几乎摊在地上了,“不过这时候他们还不忘一个劲地对我们说谢谢。”赵鸿亮说。
每次救援都是一次异常危险的旅程。赵鸿亮要求每次队员在行动之前,都要对险情进行科学的评估,只有在确保队员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救援。如今,赵鸿亮和队员几乎对黑龙江周边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哪里经常发生洪水,哪里有地震带,哪里土质松软,“这些都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得的知识,因为我们的强项就是依靠技术救人,”赵鸿亮说,事实证明,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救援技术,才能在最宝贵的“*金时间”救出更多的生命。
年赵鸿亮被蓝天救援队总队任命为黑龙江省联络官,负责全省蓝天救援队的救援工作。年被团省委评为黑龙江省百名优秀志愿者,被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评为优秀志愿者。
参加过多次国内救援、一次国际救援。直接助灾民余人,间接救助上千人。“别害怕眼前一切未知的危险,伸出援手心就不会再遥远,梦想指引着我们未来勇往直前。”这是蓝天救援队的理念,也正是队员们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和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行列。
年,赵鸿亮的一个叫关庆杰的邻居找到他,说,“老赵,我看你朋友圈里总发到各地救援的事,我挺感动的,也想加入,虽然不会啥救人技术,但我可以做好后勤保障。”不久,关庆杰就加入了救援队,还花十几万给救援队配了唯一一台专业救援车。
“这样的事太多了,”赵鸿亮说,“我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