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聚元号 艺术狂舞台展示弓箭风采
弓箭是古代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远射兵器,制作非常复杂、精细。而如今,这种冷兵器虽然流传至今已不需要大规模的制造,但其制作工艺仍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其中的代表老字号就是聚元号,始于年间,曾是皇家御用的兵器工厂,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第十代传承人杨福喜在经历了长达40年的弓箭制作低迷期之后,重拾祖业。如今他的弓箭制作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历史原因,1957年,聚元号与其他三家弓箭铺停业改做木工。直到杨福喜1988年40岁时才开始学习制作弓箭,重掌聚元号,成为了当今中国传统弓箭的唯一传人。虽然家中一共有三兄弟,但仅杨福喜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并认为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与坎坷的经历都是注定了: 这辈子我只想做弓箭,只能做弓箭,我为弓箭而生。 谈到以前的困难时期,杨福喜回忆到:刚开始做弓箭,只是想混碗粥喝。但是一下子做了七八十套弓箭,无人问津,聚元号险些做不下去而关门大吉。想到自己喜爱的弓箭制作技艺也许会从此消失,愣是咬牙扛了下来。转机出现在2004年,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位在读博士为了完成一篇与弓箭有关的论文,经由原中国射箭队总教练介绍,在聚元号待了八个月,彻底的了解了制作弓箭时投入的心血和经历以及繁琐的制作工序。论文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聚元号也终于渐渐走出阴霾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聚元号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大腕明星前来寻访,定制弓箭。*、吴宇森、霍英东都是聚元号的老客户。并且,吴宇森导演在筹备电影《赤壁》时期,带着图纸来找到杨福喜打算定制500套弓箭,却被一口否决了。原因是,吴宇森导演提供的图纸根本就不是中国传统弓箭的样子。在杨福喜的坚持下,终于让剧组放弃了原来的图纸,由杨福喜为剧组做了一张弓、一个汗弩、一个连弩,再让道具师照葫芦画瓢进行批量制作。绝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对弓箭的质量有所折扣,坚持只做真实的最传统的弓箭就是杨福喜大师的宗旨。近期,这位弓箭传承大师,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了一档名为《我为艺术狂》的综艺节目,该节目将杨福喜制作的三把弓箭进行了现场拍卖。在展示环节中,箭一出手变引起了现场嘉宾的一阵骚动,经过简单的介绍更是引起了现场观众和嘉宾们的疯狂,最终三把弓箭以33万的高价被某嘉宾拍卖走。属于该节目开播来价格最高的艺术品之一。该节目开播至今,所有有关于冷兵器的艺术品都卖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不禁令人感叹:经历了遥远的战争年代,冷兵器的*金时代又来临了么?现在的聚元号从以前的兵器制造厂已经成为了私人的定制弓箭店铺。并且杨福喜大师的儿子也随父亲学习制作弓箭有5年之余,让大家看到,这门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我们在传承着,在发扬着,从来都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