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围城内外摆渡人丨四位志愿者的中风险地
TUhjnbcbe - 2025/7/30 20:11:00

疫情之下,除却死亡的阴影之外,最令人恐惧的是什么?

倘若你将这样一个问题抛给正在直面疫情风险的人们,他们或许可以很快地回答你:

是隔离。

隔离是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但它的出现同样也意味着一群人的生活从隔离的那一刻开始停摆。生产、交通、秩序、自由……一个正常运转的城市曾经代表的一切,在那段时间里,似乎就都再不属于你了。

但同样是在这样一段时间里,又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会准时地出现在你的身旁。他们是疫情之下的“主力军”,用专业化的服务摆渡你停摆的生活。而后逐渐辐射开来,身影遍布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是志愿者。疫情之下,他们常常以社区为单位,像毛细血管一般输送着养料,输送着你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你赖以生存的希望。

下面我要讲的,是他们的故事。

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赵卓凡也记不太清了,他只记得,那大概是在去年的1月末,年都还没过去。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座座城市原本的正常运转戛然而止。城市里的人们待在家里,守在屏幕的这头,看着屏幕那头的疫情威胁和防控不断升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

眼看马上高考的他,刚刚迎来了一个可能格外漫长的假期,他决定用这段时间去做点从未做过的事情。

赵卓凡在网络上填写了志愿者的报名资料。没过多久,道里区大发社区的主任给他打来了电话。电话那边,她介绍到,防疫的最基础的单元就是社区。

“你来不来?”

“来!”

他寻思着,从基础干起,就做一颗钉子,也挺好。

在南岗区,路轶成为了另外一颗钉子。

他是一名有10年党龄的老党员。年2月19日,在社区的号召下,他加入到了志愿工作当中来,成为了一名党员志愿者。

驻守卡点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因为没有经验,会遇到什么事,遇见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两个人的脑海里起初完全没有这个概念。

迎面而来的难题是寒冷。哈尔滨的冬天,最低温度常常能达到零下二十多度,再加上经常刮风,值守的志愿者们工作的岗位在户外,防护服里面哪怕穿着羽绒服也没用,时间一长就全打透了。

还有一些难题,来自他们每天打交道的居民。

志愿者是一个与人交集比较多的工作,他们的很多工作需要直面所在社区部分居民的不理解。

“比如说在卡点值守的时候,有一些居民有急事,他们可能是抱着这种事我们也会理解的心理来的,让我们放他出去。但是根据规定,根据各项政策的通知,这种情况是没法让他出去的。他可能就会着急,会做出一些失当的举措来。动手的情况倒是还少,但是有的人会做一些比较危险的事,比如说摘了口罩冲着你咳嗽,冲着你吐口水。但凡遇到这些情况,一开始都会很慌。”赵卓凡说,“偶尔也有上手去摘口罩的,但值守在卡点的志愿者一般都是男生,都还年轻,而动手的很多都是老人,有这个动作出现的时候,基本都能躲开。”

不过,尽管有着解不完的难题,赵卓凡和路轶还是在卡点坚持了下来。两个人就像两颗钉子,钉在了社区卡点上,钉到了春暖花开的那天。

年4月,随着哈尔滨疫情状况持续好转,赵卓凡和路轶“功成身退”,回归了“日常的河流”。

平静的时光一直持续到了新一年的开头。

年1月13日,黑龙江省卫健委发布疫情通报,12日,黑龙江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例,其中哈尔滨市香坊区3例。

疫情阴霾再一次笼罩城市的上空。短时间内感染人数增长迅速;多个中风险及中高风险地区产生;无症状感染者多,处置难度加大……

随着哈尔滨疫情防控态势逐渐严峻,志愿者们再度启程。

1月20日起,赵卓凡来到了哈尔滨本轮疫情的起始点——香坊区配合进行集中核酸检测工作。此后的几天里,他先后辗转了五个社区,配合完成了相关的疫情防控工作。

几乎与他同一时间开始今年份志愿工作的,还有在哈尔滨一家幼儿园做教学主任的王新悦,这是她参加志愿服务的第一个年头。

早在去年,王新悦就曾萌生过做志愿者的念头。但“像这种能冲到一线的勇气,也是今年才有。”

年1月中旬,她接到了第一份志愿任务,到尚志街道配合进行流调工作。工作仅仅两天后,又被调派到南岗区鸿祥社区配合进行核酸检测工作。与忙碌和疲惫一同来临的,是对于志愿者这一身份更强烈的认同感。

“第一天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从早8点一直到晚6点,期间没吃过一口饭,没喝过一口水,没有上过厕所,因为穿着防护服。这些志愿者都是这样的,他们很多都比我年轻,有的只有十七八岁,还在上高中,他们也不怕。这些原来不曾看到、不曾接触的东西,成为了我对志愿者新的认知。我想,人们心中的志愿者,应该就是这样一群勇敢的人。”

但志愿者们也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的本职是帮助他人,却很难帮到自己。他们永远站在第一线,面对着他人的焦虑与恐慌,也要面对自身的焦虑和恐慌。

“人是会恐慌的,你不确定你面前会不会有人是病毒携带者。你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做好你的工作,有的时候会有种无力感。”

如果“单打独斗”太难,不如就“抱团取暖”。

1月下旬,赵卓凡、路轶、王新悦加入了同一个志愿服务组织:黑龙江省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大众社工)由黑龙江社工圈名人“涛哥”傅海涛于年创办,是省民政厅直登直管的4A级社会服务机构,在全省各地开展公益性、职业化、普惠型的社会工作服务。截至年,服务中心已先后承接中央财政、民政部、团中央、省民政厅、省残联、省妇联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社会工作示范(试点)项目,直接受益者余人。

年初以来,大众社工承担起了黑龙江域内的各项防疫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开展了“疫情防控社工服务热线电话”“元宵灯谜会”“阳台音乐会”“儿童手抄报网络展”“iWill龙江志愿者联合行动”等多项线上线下的志愿服务活动,并组织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捐助、疫情防控工作当中,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1月27日,在黑龙江省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协调下,赵卓凡、路轶、王新悦等大众社工志愿者一同抵达了新的工作岗位——丽江社区群力新城小区。在这里,他们与来自其他社工的团体与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队伍。

队伍的名字,叫道里区“双心”志愿服务队。

赵秋杨是大众社工的“新血”,也是“双心”志愿服务队十余位志愿者的一员。她今年才上大一,第一项志愿服务任务就是来到这里,和王新悦一起负责“双心”志愿服务热线的接听工作。

相对于外勤类的工作,她们的工作的安全性比较高,但同样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儿。热线一共六部电话,少的时候一天要接几十通,多的时候一分钟就要接两个。

它的主要作用除了解答居民的疑惑之外,还承担着缓解居民焦虑的责任。也正是因此,相比较寒冷和疲惫等身体上的打击,她们更多面对的是来自话语和心灵上的冲击。

“大家都在隔离嘛,心里都比较焦虑。有时候也会有人心情不好,冲着我们发脾气,我们也都理解。”

每一则热线的接听都是一次真心与信任之间的互换。居民提出诉求,热线就要想办法解决诉求。如果遇到无理要求,则需要找到要求背后的深层原因,针对性地通过劝导和沟通,疏导居民的恐慌和焦虑。

“有时候我们也会有压力,会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对于大家的焦虑,我有没有能力舒缓他们的这种情绪?包括他给我抛出来的问题,我有没有能力接得住?”王新悦说,“但让我们开心的是,你会发现这种无理取闹的、情绪特别激动的电话越来越少了。”

“居民的恐慌在逐步缓解。”

女生们有女生们的工作,男生们也要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服务队里普遍都是00后和90后,作为团队里的老大哥和少有的有车一族,今年39岁的路轶承担起了服务队的外勤工作。

家里孩子没有奶粉了,糖尿病患者家里没有胰岛素了……每当这种时刻,他就会开上车,串联起居民的采购需求。

驻守十余天来,路轶与小区里的三家癌症患者家属一一加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围城内外摆渡人丨四位志愿者的中风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