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大约成书于唐代(公元年)。目前该书原著已不全。其中,药图和图经在北宋已无存,正文部分现仅存残卷的影刻、影印本,其内容保存于《嘉祐本草》《本草图经》等后世本草及方书中,近年有尚志钧重辑本问世。
唐本草全书54卷,由本草、药图和图经三部分组成。本草部分是在《本草经集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而成的。收载药物种,其中新增药物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九类。在编写体例上基本保持了《本草经集注》的风格,在编写内容上更注重科学严谨,做到“《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无稽必正”。药图是在“普颁天下,营求药物”,进行全国大规模药物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实物标本绘制而成的图谱;图经是对药图的文字说明。其学术成就有四点:
1.《新修本草》是由政府组织,集体编撰,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学价值的本草著作,反映了唐代本草学的辉煌成就。
2.《新修本草》是我国药学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先于国外《纽伦堡药典》近9个世纪,对世界药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该书图文并茂,开创了药学著作编撰的先例。
4.该书颁布后不久,很快流传海内外,成为当时我国和日本等国医生的必修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