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机构:头疼脑热都能看的医师太缺
有数据显示:我省有1253万城市人口,理论上需要2506名全科医师,但目前我省全科医师却不足50人。可见,我省全科医师的数量远远低于需求的人数。而实际上,“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服务密切相连。也可以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最需要“全科医师”。“全科医师”如此匮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临着怎样的难题?卫生部门又有什么好的解决措施?3月17日,对此进行了走访。惟一的全科医师忙坏了3月17日,太原市后王社区卫生服务站。一间十几平方米的诊室里,3名患者正进行着针灸治疗。一名中年女医生拿着针盒在三张病床间来回穿梭,忙得不可开交。“温大夫,快来给我看看呀!”门外,又走进一位老人,手拿针灸盒的大夫赶忙迎了上去。老人口中的“温大夫”叫温丽华,今年48岁,是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也是这里惟一一名参加过培训的全科医师。温丽华搞了20多年的中医针灸。2004年,她参加了全科医师培训。“要是多一些像温大夫一样的医生,啥病也能看,我们就方便多了!”等候在理疗室门口的牛大妈今年68岁,患风湿性关节炎已经二十多年了。近三年来,她每周都会来社区服务站针灸治疗。牛大妈说,社区服务站里,懂中医、会针灸的只有温大夫一个人,来问诊中医的居民经常要等很久才能轮上。除温大夫外,该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有另外4名西医医师。“可一旦来了妇科、儿科病人,还是得温大夫处理。”一名医生对说。据了解,后王社区卫生服务站直接服务的辖区居民有6500多名。要进行中医针灸、小儿推拿等治疗的居民,往往要提前预约时间。当被问到是否缺人手时,温大夫说:“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我深深体会到,不是缺人手,是缺会干的人,缺懂全科的人。”年年培训充电“救急”全省之所以不足50人考取了全科医师执业资格证,是因为大多数人考虑到就业趋向,选择类别仍以普通临床及中医较多。省卫生厅一名相关人员表示。“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是今后理想化看病就医模式的发展趋势。为此,卫生行*部门想到了年年培训一批全科医师的紧急充电急救办法。就像后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温丽华大夫一样,就是靠培训为自己充了电。去年,全省完成了50名全科医师骨干培训,329名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今年,我省要培训1115名全科医师,其中,包括112名全科医师骨干。全科医学作为独立的临床二级学科,涉及范围如此之广,靠短期培训的全科医师能达标吗?省城解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孟建明大夫,于去年4月份参加了省卫生厅委托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举办的全科医师培训班,培训时间为10个月。当被问到培训前后的变化时,孟大夫表示:我的专科是神经内科,培训前,像糖尿病等一些社区内常见的慢性病,我可以说是大外行。经过培训,现在,我看几个普通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基本没问题。一些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我也能做了。”除孟大夫之外,社区其他8名医师也都表示培训非常有用。看来,培训紧急充电“救急”的办法还是达到了一定效果。尽管如此,全科医师缺乏以及人员素质较低依然是制约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亟待破解的难题。据统计,目前我省参加岗位培训的社区医生共有1515人,只占到社区医师总人数的27.9%;参加过岗位培训的社区护士共有1386人,占到31.9%。“遗憾的是,由于待遇得不到保证,不能注册,参加过培训的部分人员已经离开了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相关链接“全科医学”是指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及各类疾病。全科医师是指经过国家正规考试,拿到全科医师(分临床和中医)执业资格证的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