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北京南北两座植物园格局如何形成专家谈中国
TUhjnbcbe - 2025/2/28 19:09: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今天(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今年年初,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标志着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也实现了几代植物学家的夙愿。

国务院的批复明确指出,依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现有相关资源,构建南、北两个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挂牌、统一标准、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北京植物园(北园)与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南园)一路相隔,北京南北两座植物园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中国的植物园又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图书馆研究馆员胡宗刚,并查询了相关资料。

3月6日,初春时节,北京植物园卧佛寺百余株腊梅陆续绽放,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观赏拍照。图/ICphoto

一波三折的首个正规植物园

胡宗刚一直从事中国近现代植物学史研究。据他介绍,植物园属于现代科学文化事业,始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在清末开始传播西方科学,但当时植物学仅作为知识传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

直至年,动物学家秉志、植物学家胡先骕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生物学研究才以此为起点发展起来。“今年恰是该所创建周年纪念,此后中国生物学研究机构多是从此所发轫而来。”

生物研究所中分动物部和植物部,分别由秉志、胡先骕主持,研究所最初计划中有设置植物园的内容,但由于经费所限而并没有着手筹建。至年,胡先骕第二次留美归来,又计划与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合作设立植物园,然而不久北伐战争爆发,计划只能再度作罢。

年,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与尚志学会在北平石驸马大街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以纪念已去世的教育家范源濂,后在文津街3号建造新楼。“静生生物调查所由胡先骕主持,成立不久就开始筹划设立植物园。但选择适宜的园址颇为困难,由于北平气候干燥,不适宜大多数植物生长,最终植物园仍然没有建成。”

年11月12日,庐山植物园出现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的迷人秋景。图/ICphoto

由于胡先骕是江西人,年,静生生物调查所与江西省农业院合作在庐山创建了庐山森林植物园,这也正是如今的中科院庐山植物园的前身。胡先骕派著名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到庐山森林植物园任第一任主任,还派陈封怀赴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学习了两年植物园造园工程。

作为中国近代植物园的创始人之一,陈封怀此后被誉为“中国植物园之父”。而到了年,我国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庐山森林植物园也已获得国际声誉。

首都植物园选址香山一带

年,另一个植物研究所——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也在北平成立。这个研究所设于西郊公园(如今的北京动物园)内,并在西郊公园内开辟了一个小规模的植物园。

“胡先骕、刘慎谔等植物学家在从事植物学研究时,都渴望创建规模大、栽培植物种类丰富的植物园,然而囿于经费和战乱影响,最终成效甚微,但他们追求科学之精神,却一直激励着我国后来的植物学家。”胡宗刚说。

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将静生生物调查所与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中科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所址沿用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旧址。

“此时北京西郊公园被北京市政府接收,而公园中的植物园则被中科院接收。于是中科院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拟将先前的植物园予以扩大。”他说,中科院植物分类所与西郊公园管理委员会商定具体办法,其后西郊公园更名为北京动物园,隶属于北京市园林局,由此开启了中科院植物所与北京市园林局开展合作的源头。

3月18日,北京,中科院北京植物园,雪后的山茱萸开花。图/ICphoto

双方商议在北京动物园里多划出一些地块建设植物园。当达成初步意向后,植物学家还是觉得面积太小,需要重新选址。寻找新园址的任务就落到俞德浚身上,他那时刚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学成归国。显然,植物学家们想建设一个代表国家的植物园。

植物学家以苏联莫斯科总植物园为范本,拟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植物园。俞德浚先后在圆明园、清华园附近踏勘,都不甚满意,直到最后找到了香山卧佛寺一带,才最终落定下来。

南北两园均具备科研、展览功能

“当时,年轻知识分子的呼声倍受重视。”胡宗刚说,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王文中、董保华等青年给中央写信,提出“首都今后一定要有一座像苏联莫斯科总植物园一样规模宏大、设备完善的北京植物园”。这个建议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年,由中科院与北京市联合上报国务院的“筹建北京植物园建议书”得到批复,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京植物园,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园林局共同领导,并拨经费万元,用于第一期建园工作。

于是,北京植物园在香山脚下诞生。年,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园林局共同组成了“专家规划设计委员会”,对北京植物园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规划以莫斯科植物园为蓝本,满足科研和科普两方面的需要。规划确定,香颐路之北作为植物展览区,香颐路之南作为植物研究试验区。

然而年前后,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建设专款被冻结,建园工作停顿,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合作也随之结束。香颐路之南归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有,后建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简称“南园”。20世纪90年代,中科院植物所也从动物园迁至植物园内。香颐路之北归北京市园林局所有,建成北京植物园。南北两园为两个独立单位,各自发展演变。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植物园陆续建成了牡丹园、月季园等约10个植物观赏区专类园,其热带植物展览温室还被评为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如今每年的市花展,均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观赏月季、菊花竞相开放的盛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南北两座植物园格局如何形成专家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