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孙葆元
《清史稿·丁宝桢列传》有这样一句话:
“闻日本构衅,遂密陈海防计,请筑烟台、威海、登州炮台。设泺口制造机器局。”
丁宝桢的密陈发生在年的同治八年,也是日本的明治二年。
此前一年木户孝允进入日本中央政府。
这个人崇尚剑术,熟悉军事,是明治维新的核心人物,在日本历史上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被称为“明治维新三杰”。
他向政府副总裁、大纳言岩仓具视呈递奏章,称:
将朝鲜作为兴师问罪的首要,从而“确定远大之海外目标”。
尽管木户孝允后来又改变计划,这个奏议却引起了清政府的严密关切。
丁宝桢镇守山东,深知海防要务,为了加强海疆防御,必须构筑炮台御敌。
日本人蠢蠢欲动,几次欲动又停,他们在权衡着自己的能力,有没有这么大的肚腹鲸吞朝鲜、中国,乃至印度。
二十五年之后按捺不住的他们终于出手了。
年7月25日岁值甲午,日本海军首先击沉中国租借英国的运兵轮船高升号,致使名中国士兵沉海而死。
由此引发了该年9月17日的甲午海战,重创中国北洋舰队。
尽管如此,日本人惮于威海炮台的威力,没敢从这里正面进攻中国大陆。
他们率先攻破大连、旅顺。
年2月从陆路绕道威海,从背后下手将这座炮台攻陷。
然后用炮台上的火炮攻击海上的中国船只。
此时丁宝桢已经逝世31年,他不知道他身后的《马关条约》何等屈辱。
丁宝桢深知要固国必须强兵。
强兵当然不是造几座炮台摆在那里吓唬入侵者。
在建设炮台的时候他就开始制造弹药,确保火炮的杀伤力。
他提出“练兵必先利其器”,一语终结了弓马刀枪的冷兵器作战时代。
他在“省城外泺口迤东相度形势高亢之区,价买民田三百余亩”,为山东制造机器局奠基。
耗银十八万六千八百两,创建了山东第一所官办的军工企业。
他把这一片地区命名为“新城”。
在此后的二百余年间,山东制造机器局几经演变,成为今日之山东化工总厂,它发展军工生产的格局始终没有改变。
今天,旧城改造,那里由兵工厂变成繁花翠柳之地,人们居住的区域仍然叫“新城小区”。
当年丁宝桢选择这里生产弹药和马梯尼洋枪。
把千年庄稼地变成近代的工业基地,这是在封建农耕土地上第一次工业的书写。
一切都是新课题:
工程技术人员储备、工艺、设备、储运、原料、质量控制等等,与之对应的就是数学、化学以及相关的机械制造理论。
没有新学怎么行?
好在丁宝桢有了尚志书院,为社会打下了新学的底子。
到这时就能看出他的“尚志”不是考状元,而是为国家培养新型的制造人才。
山东制造机器局总办是他请示李鸿章恩准后从江南制造局调来的徐建寅,此人精通枪炮制造,是中国第一代军火专家,以徐建寅为首构成了一个专家团队。
据史料载,丁宝桢抓好了三件事:
择址购地、选拔人才、设备定型,“为期不逾一年”全厂告成。
工序计有:
机器厂、生铁厂、熟铁厂、画图房、木样房、提硝房、蒸磺房、碾炭房、碾硫房、碾硝房、合药房、碾药房、碎药房、压药房、成粒房、筛药房、光药房、烘药房、装箱房等等。
从这些原始的名称上我们看到了现代工业的工艺程序:
提取、合成、烘干、装填诸种工序的操作。
中国是火药的发明者,把火药用到极致就是制造枪弹炮弹,这个终极却是要靠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的。
有了山东制造机器局的设立,才使威海、烟台、登州的火炮彰显威力。
丁宝桢是进士出身,熟读儒家,精通八股,却用近代科学意识完成了对旧国的科技改造,这是一个执政者与时俱进的一面。
再看山东制造机器局制造的马梯尼枪,那是一种枪管采用来复线设计,后膛连续击发的快枪,当时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山东制造机器局从年设立伊始到年仿制出支。
次年,丁宝桢调任四川,他带走了山东经验。
不久四川制造机器局也能生产这种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清军的战斗力。
年甲午战争爆发,山东制造机器局在时任巡抚李秉衡的督促下扩建。
工人激增至千人,月产弹药10万发,并在无影山新建弹药库30座,可储存弹药18万公斤。
工厂还研制出更新式的坚利远抬枪。
这是甲午战争的另一面,整个山东大地都动员起来投入拼死一搏,然而我们还是战败了。
回看那一段历史,洋务运动的方向不可谓不正确,前方将士不可谓不拼命,后方的制造局不可谓不全力以赴,原因何在?
历史在苦苦地思索,这个答案我们寻找了一百年。
直到百年前我们才在求索的道路上发现,百年失利失国失去民族尊严皆因中国缺少了一支领导民众的政治力量,一个坚强的政党,尽管有无数志士奔走呼号,一团散沙的民族是难以得到振兴的。
年丁宝桢不平静。
一月伊始他固防疆海。
二月他筹划尚志书院的建造。
九月缉捕安德海。
哪一桩都让他殚精竭虑。
直到年底,他还批准兴建济南府城城隍庙。
那一年他累得够呛。
齐鲁壹点客户端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