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12 21:55:00
在金庸笔下,张三丰原名张君宝,少林寺一名俗家弟子,跟随师傅觉远在少林寺藏经阁打杂。在此期间学得半部《九阳神功》,根据少林铁罗汉习得少林罗汉拳。昆仑三圣何足道挑衅少林,手段繁多,少林高僧无可奈何。张君宝挺身而出,击败何足道,挽回少林声誉。不料少林立即发难,以偷学少林绝学为名,要废去张君宝的武功。觉远大师不忍,拼死护着自己的徒弟逃出少林。随后张君宝在武当山下观看“蛇鹤相争”,面壁七天七夜后悟道,创立武当派,道号三丰。创立了一套以静制动、以慢打快的武术派别,进而发展为“太极拳”、“太极剑”,成为一代宗师。座下“武当七侠”更是名震江湖,张三丰在百岁高龄还能下场击退“玄冥二老”,救下张无忌,威震武林群雄,可谓学究天人‘冠绝古今。传说张三丰生于南宋朝末年,平生事迹横跨宋、元、明三朝,寿命高达岁,人称“活神仙”。有书记载,张三丰年少聪慧,5岁开蒙,18岁就已经是县官了,后来弃官寻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三丰的名号很多,玄玄、玄一、君实、居宝、张仙人、邋遢道人等等。张三丰师承“火龙真人”,全真道正一派。后来,清代道士李西月将三丰派归为“隐仙派”。传说老子架青牛西出函谷关,羽化而升仙。在函谷关下,官守尹喜眼见紫气东来,知道是圣贤到来。连忙上前挽住老子,亲求著书,于是《道德经》传世,尹喜就是二祖。尹喜传道麻衣子,麻衣子传陈抟老祖,陈抟传火龙道人,火龙真人传张三丰。关于张三丰的民间传说相当多,其中一个就是关于“三丰”的由来。相传张三丰年幼时体弱多病,一日发病三次,家里只好把他送入道观,一边修行,一边治病。发病时浑浑噩噩,疯疯癫癫,人们都叫他“三疯子”,后来得道时改为“三丰”。还有传说称,张三丰为人豪爽大气,整天嘻嘻哈哈,无忧无虑,又乐善好施,喜欢帮助穷苦百姓。他身材高大,大耳圆目,胡子向钢针一样,头上还挽着一个发髻。一年四季只穿一件青衫,头戴一顶斗笠,也不洗澡不换衣服。饭量又大,可以数月不吃饭,吃起来一餐可以吃一升米(大约是12斤),吃完饭也不擦嘴,两手一抹,然后在衣服上一蹭,找个墙角躺倒就睡。就是这样一个不顾自己形象的人,人称“邋遢道人”。还有一位民间传奇人物也是张三丰的徒弟,这个人叫沈万三。没错,就是那个明初江南巨富,手握“聚宝盆”的沈万三。沈万三在资助朱元璋修都城后,受到朱元璋猜忌,很快便被抄家发配西南边疆。据说这一事件早被张真人洞见,早在沈万三学成下山之时,张真人就告诉沈万三,“我们以后会在西南相见”。果不其然,几十年后,师徒二人真的在西南相见了。沈万三跟着张真人在道家胜地福泉山修真论道,最后在张真人的指点下,死后葬于福泉山。张真人真正名气大涨是在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起,明朝历代皇帝都在寻找张真人的踪迹。大明朝建国之时,张三丰已经一百多岁了。据说一次云游到宝鸡金台观,突然告诉周边的人,自己大限已到就要死了,说完真的头一歪就死了。宝鸡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把张真人装进棺材,等着超度七天后下葬。七天后,就在准备抬起棺材之时,棺材内传出“咚咚”的撞击声,打开一看,张真人满血复活了。这下,人们对“张神仙”更加崇拜了。经过几次“起死回生”之后,张真人声名远扬,终于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自然要见见这一位“活神仙”,顺便请教一下“长生”之术。可是张真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踪迹飘忽不定,没有人见过他。朱元璋多次派人去武当山请张真人入宫,不巧,张真人一直在云游天下,终究没有见到。等到明成祖朱棣继位的时候,听说有人在山中见过张真人,连忙派了一个叫胡广的人去寻找,而且下了死命令,“找不到张真人你也不用回来了”。这怎么可能找得到,但是胡广也很聪明,他在各地寻找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京城禀报朱棣,“张神仙我已经见到了,我也把皇上的意思转告给他了,但是张神仙要去别的神仙那里赴宴,不能奉旨来到皇宫,还请皇上理解”。朱棣还就真信了,还回书一封,大致是说自己对张真人敬仰多年,十分想见一面,请您不要因为我才疏学浅,见识短而拒绝,万分希望您的到来,诸如此类。据说,张三丰还回了永乐大帝一封信,大概是养生之类的。朱棣大为激动,为了表示尊敬,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先后在武当山建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房、七十二岩庙。后来还册封张三丰为“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也在追寻张三丰的脚步,为了显示尊崇,对张三丰也是不断册封。明英宗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封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加封“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张三丰还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他是丹道修炼集大成者,提出丹道和人道的关系,用通俗的语言详细地讲述了道化生人的过程。他一生所创武学门派有十七支之多。他提出的一系列道家理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他提出的儒释道三教一体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理学尤其是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