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楚水法以笃心书以修身邵宗伯先生法
TUhjnbcbe - 2025/1/1 20:14:00
法以笃心书以修身--《邵宗伯先生法书》--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楚水《邵宗伯先生法书》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人民日报邵华泽社长编辑整理的他父亲邵宗伯--一位民国时期的私塾先生书法作品集,涯岸高古,有典型的历史辙迹,让人急欲读之。然而,尽管时隔还不到三十年,却早已一书难求。楚某多次网上搜寻,却总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如贾鸟《寻隐者不遇》,让人怅然。现在,唯有从启功先生题写《邵宗伯先生法书》书名后,写给邵华泽社长的信笺,邵华泽社长自己用毛笔书写的书法长卷《邵宗伯法书的由来》,以《邵华泽书法展》简介中邵华泽社长特意选取的他父亲邵宗伯老先生的书法中,探寻邵老先生的书法精神境界。众所周知,启功老先生是一个风趣趣味的怪老头儿。学问古执,如同其书法固执于法度,法度森森,一丝不苟,让人经常嘘气若惊,不敢嘘叹。他欣赏邵宗伯老先生书法后,将邵华泽社长请他题写的邵宗伯书法改为《邵宗伯法书》,并坚决而固执地认为:法书者,可以为法之字也。言外之意,邵宗伯先生的书法,足可以示而范之。随后,信及邵华泽社长,让人趣可捧腹,不可不笑,以下,揖之与君同笑:华泽同志:手教敬悉,书签如命题成。惟先德之讳为宗伯二字,此二字与官名礼部尚书相同。为令人不致误会为邵尚书法书,敬加先生二字。便可明白先生以上是人名,而非官名矣。书法不如法书一词为妥,已改写。法书者,可以为法之字也。统此请教,既颂夏安启功敬上二十二日/(一九九五年五月)宗伯为礼部尚书之说,楚某尚且第一次听说,估计时人误将邵宗伯认为是邵尚书或邵部长者,为数大可没有,然而,启功老先生故意风趣说之,应该是素来讲究法度的启功老先生已深为邵宗伯先生书法而折服,发自内心以先生而谓之。先生者,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启功老先生特意加上先生二字,看似趣说,实乃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学习之意。百年巨匠启功老先生尚切如此,已足见邵宗伯先生的书法造诣,绝对惊世骇俗。邵宗伯老先生是邵华泽的父亲,也他书法的启蒙老师。年生浙江省淳安县西部的邵屯村。邵宅村三面环山,地处偏远,于乱世尚能偏安一隅,有桃花源里的景致。宗伯老先生是位私塾先生,家学渊源,究于学问,尤以书远于播于杭嘉浙淳,有沈曾植之法度,王蘧常之严谨,不愧为书法之大家也。时人以收藏其书法为誉。邵华泽社长少时,经常见人翻山越岭,到邵宅求取邵老先生的墨宝,书以尚志,常为之而自豪。耳濡目染,不学何以能之,又加上邵老先生长期的囗传心授,自然奠定了以后邵华泽先生书法,取法乎上,适我性情,自成面目的艺术追求,而也终成当代书法之大家。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书以载道,字以载德。"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素有东方黑格尔之称的清之大儒刘熙载《艺概》曾有这样的论述,字如其人,写字写心。请看这幅书法,邵华泽社长不经意间将"心"改为"道",其实,与启功先生将书法改为"法书",有异曲同工之妙。书道自然,就是讲每一个书法家都需要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心路历程,才能自成面目。所以刘熙载先生又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只是邵宗伯老先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仙逝,自然无法识得老人家的性格特征与精神面貌,但从遗存的邵氏宗谱序言来看,铁钩银划,法度森严,一眼就看出老人家肯定是一位一丝不苟,铮铮铁骨之人。法以笃正,书以修身,难怪启功先生才这样以"先生"敬之,并以法书而谓,就是其中的原因。当然,这大概也是时下书坛,最最需要的一种精神。笔正心正,道不远人。路在脚下,方有大道可寻,书以大道,才不会走错路子。以上浅言,是为探寻《卲宗伯先生法书》之心得也,略以记之,分享于书道同仁。来源:艺界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楚水法以笃心书以修身邵宗伯先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