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反腐反到深处,是文化的对决,是信念的较量。家庭连社会,家风系党风。一封家书,一份真挚情感,一段家国情怀,浸润一缕温情,传递一份廉意。尚志市纪委监委立足“尚志红”廉洁文化品牌,将陆续撷取一封封革命先烈和时代先锋家书,共同感受那穿越时空的精神和力量,一起品味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携手沐浴追求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守护廉洁家风,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尚志市坐落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年设治,年升为珠河县,年为纪念抗日英雄赵尚志更名为尚志县,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尚志是全国4个以抗日英雄命名的城市之一,国家级一类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根据地内的珠河县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继江西瑞金、陕北后的又一红色政权,是当时日军统治区域内唯一的抗日民主政府。
珠河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联第三军及其前身的重要战略基地。
民族英雄赵尚志领导抗日队伍在珠河地区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赵一曼、王惠同、王德全、张振国等名抗日将士牺牲于此。“共和国八大妈妈”之一的“东北抗联吕老妈妈”在这里长期斗争,三个子女先后在这块土地上就义。
今天,首期推出的是赵一曼在年8月2日牺牲前,给孩子宁儿留下的一封家书。
赵一曼(年10月25日-年8月2日),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二团政委,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女英雄,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战士们称她“我们的女政委”。日伪报纸惊叹于“红枪白马”,登报悬赏捉拿。年11月,与敌作战中,为掩护部队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敌人动用酷刑,她坚贞不屈。敌人为获得我军情报,医院治伤。她晓以民族大义,教育争取了看守的伪警察和治伤的护士。年6月28日,3人一同奔往抗日游击区。第三天清晨,在距离游击区不到10公里处,被伪骑警追上逮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她严守机密,挫败了敌人的图谋。年8月2日,壮烈牺牲于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小北门外,年仅31岁。
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年10月,考进武汉黄埔军校。11月,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年9月,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年冬奉命回国,先后在宜昌,上海,江西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年4月,赵一曼与湖南人陈达邦结婚。婚后不久怀孕。11月,赵一曼回到上海。12月,被派到宜昌工作。在宜昌产下一子。取名“宁儿”。年,赵一曼带孩子回到上海,抱孩子寄养在陈达邦大哥陈岳云家。
这是一封天底下最真挚、最朴实的一个母亲临刑前给孩子的家书。读之,天地为之动容,山川为之流泪。而这封家书当孩子宁儿看到它的时候,已经迟到了整整20年!赵一曼牺牲后,当时这封家书并没有立刻到达孩子手中,而是被当时日伪“滨江省警务厅”用日文记录了下来,放到档案里。解放后,开始调查抗联战士的真实身份,但赵一曼的身份信息已经被日军销毁。后来,一部讲述赵一曼的电影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赵一曼”被一位老乡认出,组织上才联系到在北京的“赵一曼”丈夫陈达邦,陈达邦带着儿子赶去,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女将军赵一曼,而这已经是年的事情了,这份尘封在档案室里的家书,20年后才与赵一曼的孩子宁儿见面。
抗日英雄赵一曼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她远离家乡的白山黑水间。她高尚的品质、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是我们的民族魂魄,将永远激励后人牢记历史教训,珍惜当下生活,奋勇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