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历史上的今天东北抗日英雄赵尚志被捕就义 [复制链接]

1#
听说99%的同学都来这里充电吖

文/王宜帆

图片来源/网络

来自/贵州卫视历史上的今天

年2月12日,身受重伤的东北抗日联*将领赵尚志被日*俘虏壮烈牺牲。赵尚志在东北抗日战场有着英勇无敌,他的抗日联*让日*闻风丧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机智英勇的抗日名将,为何会被日*俘虏呢?关于赵尚志的半个世纪的未解之谜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将用一组历史编码“62、13、1、1”,来为您讲述赵尚志的传奇故事。

东北抗日联*将领

赵尚志

牺牲62年后揭开颅骨失踪之谜

这里的“62”指的是

「在赵尚志牺牲后,他的颅骨失踪62年的未解之谜」

(▲赵尚志)

年2月12日,赵尚志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将他的头颅锯下,尸身扔在了松花江中,而头颅被运至长春后不知所踪,由于当时是日伪统治时期,人们只能悄悄地打探它的下落,但都一无所获。

直到年,中共长春敌工组从一个日本商人那儿得知了一个消息:长春医学院里藏有两个玻璃瓶,里面装了当时东北联*两位将领的头颅。

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地下工作者们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标本瓶,可是瓶子里的头颅并非是赵尚志的,而是杨靖宇和陈翰章的,那么赵尚志的头颅究竟去了哪呢?

直到解放后,一个新的线索才慢慢浮出水面,一位名叫山崎枝子的日本女学者因为受赵尚志老部下李敏的委托,找到了当时监押赵尚志的日本关东*警,他告诉山崎枝子,当时关东*原本计划将赵尚志的头颅进行焚烧灭迹的,就在准备焚烧的时候,一位名叫炎虚的僧人出面请求亲自安葬赵尚志,由于当时关东*的总司令信奉佛教,所以破例允许了他的要求。但是,炎虚法师早已往生,而般若寺现在的僧人对伪满时期的事情都不知情,赵尚志的头颅究竟在何处他们更是一无所知,希望再一次落空。

(▲般若寺)

直到年,事情又有了新的转机。几名建筑工人在般若寺施工时,偶然间挖出了一个无名头骨,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李敏的注意,随后一行人将头骨带回了哈尔滨,经过多方严密的科学检测,终于证实,这就是赵尚志的头骨。

(▲赵尚志将*的头骨,脸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

之后,赵尚志的头骨被安葬在家乡辽宁省朝阳市赵尚志烈士陵园。在赵尚志牺牲62年之后,烈士终于*归故里。

(▲赵尚志纪念馆)

那么在62年之前,赵尚志牺牲之前,他的传奇人生又是如何开启的呢?

13人组成抗日游击队

这里的“13”指的是

「由13人组成的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

正是这仅有13个人的游击队,却让赵尚志的大名从此威震敌胆。

(▲13人抗日游击队)

赵尚志出生在辽宁省朝阳县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赵振铎是清末秀才,在家乡教私塾。幼年就跟随父亲读书的赵尚志从小就受到父亲仁义礼孝、忠贞爱国的教导,在心里种下了立志报国的种子。17岁时,赵尚志加入了中国共产*,之后,赵尚志根据*组织的指示先后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从事*的地下活动。在此期间他曾两次入狱,受尽非人的折磨,但他严守*的秘密,坚贞不屈。

(▲在攻打巴彦县城后,赵尚志(前排中)与战友们合影)

年秋,在珠河县委的支持下,赵尚志组建了自己的抗日武装队伍,虽然队伍最初只有13个人,但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赵尚志就率队打了很多次胜仗,将队伍扩充到了人,后来,成立东北抗日联*第三*,赵尚志担任*长,全*有多人。

赵尚志带领部队四处攻打日伪的重要据点,他们辗转在松花江北岸的十多个县,在北满点燃了熊熊的抗日烽火,夜袭宾县、智取五常堡、巧端冰趟子,至今被人们传为佳话。

一次次地奇袭,一场场的胜仗,让赵尚志的名字传遍了东北的白山黑水,敌人都不禁感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赵尚志也成为了日*的心头大患。敌人一方面不断派出兵力对他进行疯狂的围剿,另一方面到处张贴悬赏告示捉拿赵尚志,叫嚣着“谁捉住赵尚志,以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来论价。

除了悬赏捉拿,敌人还企图利用赵尚志的家人逼迫他投降,面对敌人的各种卑鄙手段,赵尚志会如何应对呢?

1封劝降信暗藏玄机

这里的“1”指的是

「1封劝降信」

这封劝降信是谁写给赵尚志的呢?

(▲来自父亲的“劝降书”)

年8月的一天,几架日*飞机飞抵赵尚志部队活动的区域上空,让人奇怪的是,飞机没有投下炸弹,反而撒下一堆传单,传单上的内容是父亲赵振铎写给赵尚志的劝降信。赵振铎在辽宁省朝阳县时就是当地的民主先驱,他为何会给儿子写下这样一封劝降信呢?原来就在几天前,日本*队秘密抓捕了年老体迈的赵振铎,他们用酷刑威逼着他给儿子写下了这封劝降信。

(▲赵尚志父亲)

就当众人正纳闷赵振铎为何劝降儿子的时候,赵尚志却在信件中读出了父亲被捕的信息,难道这封劝降信藏着玄机?原来赵振铎与儿子早就有约定,因为赵尚志抗日,迟早会牵连家人,父亲就告诉他:“如果有一天你收到我的信,信中只要有‘乱命’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就代表我被捕了,信是我被逼而写,并不是我的本意,你千万不要按信上所说的办,要一心抗日,为国尽忠”。

在这封劝降信中,赵尚志看到了“现在父亲身患重病,神昏治乱,命在旦夕”这句话中有连在一起的“乱命”字样,他立刻就知道了父亲的用意。劝降信散发出去很多天了,日*连赵尚志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无奈之下只好将赵振铎释放。

父亲被捕并没有使赵尚志停下革命的脚步,反而增强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抗日到底的决心。

赵尚志曾经说过“不驱逐日寇不成家,不打走日本*子不洗脸,”他努力实现着自己的诺言,一直驰骋在抗日的疆场上,也正是因为赵尚志这种坚定的信念,让日*对他是又恨又怕,亲情威逼不行,敌人就派遣特务混入抗日联*内部,想要暗杀赵尚志。那么,敌人的阴谋会得逞吗?

1名商人

这里的“1”指的是

「一名商人」

这位商人与赵尚志的牺牲又有何关联呢?

正当赵尚志把日*打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场大阴谋也正秘密进行。

年,一个名叫刘德山的皮货商人,找到了正在为经费发愁的赵尚志,在赵尚志带领的队伍最为窘迫的时候,刘德山毫无条件地向赵尚志提供了帮助。

那么这个看似是“雪中送炭”的皮货商人到底什么来头?他又有着什么样的打算呢?

这个刘德山的真实身份并非是什么皮货商人,而是日伪派来的特务。他用日本人提供的活动经费,打着帮助赵尚志的队伍走出困境的幌子,骗取他的信任。刘德山取得赵尚志的信任后,一张针对着赵尚志的阴谋之网也已经拉开了。

(▲东城*雄,负责谋杀赵尚志的日本方面负责人,刘德山便是他受命于他)

年2月12日凌晨,由于部队严重缺乏给养,加上特务刘德山的极力怂恿,赵尚志率领小分队准备袭击鹤立县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此时赵尚志并不知道,所谓的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只不过是一个诱捕他落网的陷阱。向梧桐河前进的时候,刘德山走在前面带路,当队伍走到一个小菜园门口的时候,刘德山谎称要去方便一下,顺势落到了赵尚志的身后,趁赵尚志不注意,刘德山开了一枪,子弹从赵尚志腰部穿过,赵尚志在倒地的同时抬起枪击毙了刘德山。由于伤势过重,赵尚志被埋伏在周围的敌人逮捕。被捕8小时后赵尚志壮烈牺牲,年仅34岁。

为了革命,赵尚志一只眼睛在战斗中负伤失明,另一只眼睛因手术不成功也落下病根。他脚掌中弹,走路一瘸一拐。因受刑过重,肋骨的肉也没了。他一生未婚、无子。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年黑龙江省珠河县通过决议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原松江省决定将哈尔滨市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他的精神,他的事迹,必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看今天,读经典,以史为鉴,知往昔兴替。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广纳贤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