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悉,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驻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扶贫工作队,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工作队原队长兼第一书记、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巡视员陈华,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峰分别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那么他们在绥棱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出了哪些贡献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驻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扶贫工作队:
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驻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定点扶贫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委省*府扶贫要求,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创造着一个个鲜活的扶贫故事,他们以*建统领脱贫攻坚,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卫星村脱贫攻坚。
在*建扶志(智)方面,建成标准化*员活动室、“*的主题实践活动长廊”和各村屯组“两个文明建设活动栏”,并持之以恒地开展“五星*组织”和“四有”*支部创建活动,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用*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脱贫攻坚。
在产业扶贫方面,累计投资多万元,建设光伏电站、水稻催芽工厂,构建肉鹅养殖、木耳种植、庭院经济等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年均增收至元。
在基础设施扶贫方面,投资多万元,硬化村屯道路7.55公里,建设村民社区服务中心、卫生所、文化活动室、文化活动广场,安装太阳能自控灯和绿化村屯等项目,不断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在消费扶贫方面,哈尔滨局集团公司采取各单位与卫星村直接对接的方式,持续四年采购广大村民各类农副产品90余万元。
在解决广大贫困户临时困难方面,为贫困户解决子孙当兵、子女考学、残疾鉴定、房屋修建、“青*不结”和“应急资金短缺”扶贫贷款等实际问题60多件。
在遵章守纪方面,工作队队员四年来每人每月驻村平均为25天,从未接受农民兄弟吃请及农副产品的馈赠,使广大村民和地方*府真切感受到了“真扶贫、扶真贫”的情怀。
绥棱县靠山乡靠山村工作队原队长兼第一书记、黑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巡视员陈华:
从年开始,陈华先后在7个县(市)8个村从事驻村扶贫工作,他帮扶过偏远边境小村,也帮扶过近四千人的大村,曾5个人挤住过不足10平米的小屋,冬天戴着棉帽睡过觉,夏天顶着烈日干农活,也遇到过一些委屈事、闹心事,内心不能不说没有反差,也有过打退堂鼓的念头,但既然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治任务,更是责任。10余年能坚持下来,靠的是*性、是责任,他总是义不容辞、毫无怨言。从省*府大院到乡村小院,他用行动证明,*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10余年来,他共协调资金多万元,帮助新建活动场所5处、休闲广场8个、修建道路14.4公里、发展产业项目1个;打造了宁安市瀑布村旅游名品村,发展了尚志市大房村特色养殖,拓宽了杜蒙县烟屯村产业发展……看到项目落地生根,帮扶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他很有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
多年扶贫经历告诉他,完成脱贫任务,首先要建强*支部,提振精气神,让共产*人的人生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到靠山村后,他利用绥棱县委创建“五星*组织”的契机,帮助指导村*支部规范组织生活、理清发展思路,切实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这些年,他每到一个村,第一件事就是向全村*员吹响集结号,引导*员亮身份、做表率。
他帮扶的杜蒙县烟屯村遭遇一场大水,他带领村里20多名*员第一时间冲上堤坝,*员带头,群众跟进,一起坚守三天三夜,保住了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看到*员多苦多累的活都抢着干,多难多险的事都不退缩,大伙的气顺了,干劲足了。在靠山村,他组织有能力的*员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多件。建房子、搞养殖、调整种植结构、寻找致富项目,把贫困户变成脱贫巩固户。为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积极筹措扶贫资金,建设了幸福大院,使40户贫困户搬进了新居。
彻底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关键要有好的产业项目。在大房子村,他争取资金万元,建起了养猪场、养鸡场和养貂场。仅养貂场每年就纯收入余万元。经过两年努力,把大房子村建成了五星级村;在靠山村,他引进了一个投资0万元,集餐饮、草坪婚礼、垂钓、农林采摘等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项目,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为村里提供50余人的工作岗位。他还利用针对贫困户的贴息贷款,以村集体引带的方式,组建了万元规模的农机合作社,共吸纳农户12户,其中贫困户5户,规模经营土地余亩,使贫困户每户增收千元以上,今年又帮助村里新建了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的农机厂库棚。
10余年扶贫路,总有人问他:“论年龄,你不小;论荣誉,你不少;论身体,你不好,干嘛还这样拼死拼活干?”他总是这样回答:“我们共产*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峰:
刘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村为家,爱岗敬业,公道正派,千方百计帮助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为向荣村由弱变强、脱贫摘帽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带领*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支部,本人多次被授予“优秀*务工作者”、“优秀*员”、“市级劳动模范”、“县级脱贫攻坚模范”等荣誉称号。
年以来,在刘峰同志的带领下,省级贫困村向荣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紧盯“三通三有”、“三保障”,新建白色路面5公里,维修新建危房户,改造自来水管网1.8万延长米,建成绿化苗圃5处,向荣村成为全县有名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标杆村。特别是经过四年多努力,向荣村大鹅养殖、鲜食玉米、光伏发电、扶贫林场等扶贫产业蓬勃发展,全村亩旱田全部托管入社实现规模经营,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竞相报道,探索出一条集体领办、带地入社、机社融合、规模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变产业、农民变股民、个体变集体的转变,趟出了一条集体农业推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四年来,向荣村建成智能催芽车间1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由万元滚动积累到万元,村集体年纯收入超万元,各类固定资产总值达0万元,带动全村72户贫困户全部入社并脱贫出列,年至年连续三年实现合作社总收入在0万元以上,全村所有入社农户亩均分红在元至元之间,比其他村农户亩均增收元,0多名群众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年实现务工收入1万元。通过土地托管规模经营,向荣村经历了由弱村向富村强村的蜕变。集体经济富了,百姓腰包也鼓了,村民的幸福感更足了,建立了完善的村规民约,符合条件的村民都可以享受到高龄老人补贴、升学和参*奖励、节日福利等待遇。如今,他带领向荣村正以欣欣向荣的姿态朝着生产园区化、生活社区化、生态景区化的目标迈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编辑:吴冬艳王丽丽
责编:毕晓光
统筹:许春风
监制:周国君
外地返回绥棱人员
请扫码报备
绥棱融媒APP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