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地方纵横倾力打造平安大兴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大兴区位于京城南部,是首都的南大门。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过程中,大兴区针对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理念思路、方法手段创新为动力,倾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拆除腾退前

建成后的鸿坤金融谷

西红门镇巧解“拆除腾退”难题

西红门镇地处大兴区最北端,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存在流动人口多、低端产业多、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差、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差的“三多三差”现象。

年,西红门镇准备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利用试点工作——通过“拆除腾退”,建设高端产业园区,同步还原绿地。

如此大范围的“拆除腾退”工作,不免引发群众的各种议论。

“挺好的房子,非得拆了,为什么?”

“拆除可以,补偿给少了我不干!”

“我的地十几年前就租出去了,现在说拆就拆,哪那么容易……”

到底实行不实行“拆除腾退”决策?西红门镇委、镇*府召开了多次民主决策会议,分别听取区级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专家、村民代表、*员代表的意见建议。渐渐地,镇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统一了:“拆除腾退”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势在必行!因为只有通过城乡结合部改造,通过拆、建、还绿,才能彻底改变“三多三差”的现状。

“拆除腾退”工作规模大、涉及面广、风险隐患多,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年开始,大兴区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区委常委会议、区*府决策程序,同时将风险评估作为区、镇(街道)两级年度维稳工作督查考评和签订维稳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全区所有镇(街道)、管委会、区直属部门全部建立了风险评估体系。

在镇委、镇*府组织召开的区主管领导、有关部门、专家、村委会代表和村民代表参加的风险评估会议上,大家找出了决策的三个风险点,即“三不”:群众对“拆除腾退”工作不理解、不认可、不清楚。

“不理解”,房主、承租户认识不到城乡结合改造试点工作的意义,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同意拆除、甚至抵制拆除;

“不认可”,由于被“拆除腾退”人不理解拆违、拆迁和“拆除腾退”之间的区别,错误认为*府是进行拆迁工作。在谈到补偿时,能获得的补偿与他们的心理预期存在较大差距,因而不认可“拆除腾退”*策;

“不清楚”,鉴于拆除腾退区域情况复杂,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大部分房主都是在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租赁的房屋和土地,后期经过土地层层转包,加之不同群体的利益交织和地块属性不明确等情况,使群众和*府之间产生了很大分歧。

三个风险节点预测出来了,如何预防和解决?

西红门镇从群众利益出发,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制定了“三联一促”工作方案。

第一联:联系企业——成立*员干部联系企业*策宣传小组,组织学习和熟悉业务知识、有关*策等,发挥他们熟悉民情、*策的优势,深入到企业当中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签订“拆除腾退”协议等工作。高大爷10年前将自家的一亩地以每年元的租金租给了一家私企,这么多年下来,高大爷和这家私企老板相处得如同一家人。这次“拆除腾退”工作,高大爷和这家私企老板以合同未到期为由,说什么也不同意退地。于是工作组先做通这家私企老板的工作,然后找来这家私企老板共同做高大爷的思想工作,经过一个星期的*策宣传,高大爷终于和工作组签订了“拆除腾退”合同。

第二联:联系亲朋——*员干部通过走访房主亲戚、朋友、老邻居等多种关系人,以叙旧、拉家常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房主的思想工作,用诚心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第三联:联系群众——*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群众,访民情、听民声、顺民意,把群众愿望作为第一信号,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开展“拆除腾退”工作。

通过“三联”,达到了促进“拆除腾退”工作的效果。自年至今,西红门镇尽管“拆除腾退”工作仍在继续,但村民对这项工作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左右,并一直保持上访率零记录。

四村的陈老汉逢人就说,还是*府的办法好,从前我一亩地租出去每年只赚元,现在退租后,*府每年给我1万1千元,这样一来,我每年就多赚元!

陈老汉说的“办法”,指的是完成“拆除腾退”工作后,村集体将土地流转到西红门镇成立的管理公司进行开发和管理,在土地未开发前,镇属管理公司每年给予村民不低于拆除前房屋的租金,开发完成后由土地升值带来的收益,按照股份分红的形式发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发到农民手中,而且会逐年递增,除扣除少量管理开支,每年还可以进行二次分红,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拆除腾退”工作让利于民。

瀛海镇“以静制动”规范出租房管理

瀛海镇南海家园社区是北京市最大的回迁社区,占地86万平方米,楼房栋,8个社区住着22个回迁村的万余名村民。由于拆迁前*府实行以房补地的*策,使得不少回迁居民手里有好几套楼房,一家人根本住不了,只能出租,形成了南海家园社区30%房屋是出租房的突出特点。

治安问题就出在这30%的出租房上。首先进来的是低端产业,各种小作坊搬进社区,经常是一间15平米的屋内,放着三四台缝纫机,房子左边生产衬衣,如同工厂;右边码放成品,俨然就是库房;中间住人,又成了集体宿舍。南海家园居民称这样的出租房为“三合一”。“三合一”出租房在社区的大量存在,使社区环境开始杂乱无章,紧接着***、盗窃等治安问题一个接一个出现。

面对南海家园社区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瀛海镇综治部门意识到要想从根本上扭转被动局面,首先要管理好这30%的出租房。为此,他们在南海家园8个社区全部建起了综治委组织,各社区在综治委的统一领导下,对社区30%的出租房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着眼主动引导社区群众参与出租房屋管理,相继出台了《回迁社区出租房屋管理暂行办法》、《出租房屋管理标准及“11个不准”规定》等若干规章,建立了社区租房备案记录,逐一明确管理要求、租赁标准、奖罚措施,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对于主动上报租房者信息、配合人房管理的业主,实行以奖促管,给予每年元的奖励。目前已有户出租房主主动到社区综治委上报出租房信息,享受每年元的奖励*策。这些业主通过自己参与社区管理而受益的现身说法,引导周边业主共同参与社区出租房管理工作。

李大妈的出租房是典型的“三合一”,社区综治委找到她做工作时,李大妈显得很为难:“我的房子也不愿意让人家这么折腾,可我事先没跟人家说不可以这样,现在人家租金都给了,我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这件事对社区综治委触动很大,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他们推出了“双方承诺制”,将社区管理规定和群众的责任义务以书面形式告知社区群众,并进行签约承诺,引导房主和租户双方规范自身行为,参与社区管理。目前辖区内双承诺签订率达%,户籍群众违约率为零,承租人违约率为4.3%,大大提升了社会治理效力。

南海家园社区综治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人是“动”的,流动性强,不易管理;而房是“静”的,搬不走、挪不动,易于管理。为有效落实对人的管理,我们坚持“以静制动”,以产权人、社会中介和托管代理为抓手,采取“人房落图式”、“托管代理式”和“中介备案式”三种方式进行管理。

记者在南海家园社区综治委看到,社区已对2万余套出租房屋全部实行了电子台账的实名落图。“人房落图式”管理使人房一一对应,一目了然。

吴先生是企业的高端人才,按公司规定,可享受平方米住房的待遇,可公司没有宿舍,现在好了,通过“托管代理式”他住进了公司对面南海家园社区的一套平方米的楼房里,问题解决了。

社区综治委所实行的“托管代理式”,即由镇属“尚志益民”房产中介公司积极对接开发区产业企业,趸租代租回迁居民的出租房源,从源头上解决了社区人口结构调优问题。

企业负责人康总说,由于社区综治委对出租房全面实行了“中介备案式”管理,我们的员工住在由他们提供服务管理的出租房里,很放心。

“中介备案式”,即社区综治委规定在社区经营的中介公司,必须进行资质备案,社区综治委协调当地公安部门和中介公司定期巡查走访所租赁房屋,每两周将房屋出租、人员信息在社区综治委核查备案。对于有违法出租行为的中介机构,社区综治委和当地公安部门规定限期自查自改,进一步规范了人房信息备案登记工作,确保房屋租赁井然有序。

一位公安部门的负责人说,通过对社区出租房的规范管理,各类案件逐年下降,多个社区达到年发案率不到1%。

庞各庄镇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真管事儿

提起庞各庄,熟悉的人都知道这里是有名的西瓜之乡。该镇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就座落在西瓜博物馆旁,在监控平台的显示屏幕上,通过探头可以对全镇实施24小时监控;指挥办公区收集汇总全镇的实时情况,一旦出现突发状况,可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指挥调度综合执法队伍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置。

副镇长张苗介绍说,近年来,庞各庄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随之带来的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全镇以努力营造国家级智慧城市和安全社区、建设北京绿色高端服务区为目标,坚持为民、惠民、便民原则,以整合队伍、网格管理、智能监控为抓手,积极探索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委*府领导、综治委牵头、基层力量全力配合,指挥有力、反应快捷、运转灵活、工作有效、保障到位的大综治管理模式。

“改革前,庞各庄镇共有各类服务力量人,包括综合执法类队伍人、各类管理员34类人”,镇综治办常务副主任李松介绍说,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服务力量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各类专职管理员只负责本部门工作,导致部门信息共享难、重复性工作多、难以形成合力,不能及时有效处置紧急情况,影响工作效能。

为此,全镇通过内部选、外部招、就地增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稳定、高效的大综治管理队伍。一是转岗,将原有的专职巡防员、流管员、联防队员就地筛选,直接转成网格员;二是选聘,针对调整后人员空缺情况,制定严格的选拔条件,面向全镇各类专职管理员统一招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等环节,选拔出名素质高、能力强的网格员;三是招募,按照1:3的比例,从农村*员、村民代表中招募值守人员名,分布在个岗亭;四是增责,将村内计生管理员、文化管理员、就业指导员、全科农技员等34类基层力量纳入大综治管理,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全镇综治、流动人口管理、环境整治等工作,实现了一岗多责、一员多能、管理便捷、执行力强的工作目标,将综治触角延伸到基层第一线。

全镇以53个村为基本框架,划分成11个片区、57个单元网格,实施三级网格化管理。在镇级层面,依托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由镇综治委工作人员和专职执法队共80人组成,全面负责全镇综治工作,统筹各部门执法力量,加强日常联合执法和巡逻防控,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处理。在村级层面,由网格长、专职副网格长、网格员、岗亭值守人员共人组成,分别由各村*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全面负责网格内整体事务;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选任专职副网格长,配合网格长开展具体工作;被选派到各村、社区和重点地区的网格员,负责收集、补充、更新各类基础信息,对发现的案件及时上报、处置;岗亭值守人员负责村内进出路口的登记管控工作,24小时对出入口进行巡逻检查,及时上报可疑情况。在组级层面,由计生管理员、就业指导员、全科农技员等34类人员人构成基层群防群治力量。

刚刚走访归来的东梨园村网格员在核对信息

在东梨园村,村支部书记仇维*说,前几年村里那真是“乱得不可开交”,民警、村干部被村民堵在村委会院里是常事。

“原来我们村曾发生一晚上6户被盗案件,自从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村里安装了探头,村口设立了岗亭,外来人员、车辆一律登记,晚上还有网格员巡逻。嘿,真管事儿,偷盗案再也没有发生过,现在可真消停。”村民告诉记者。

年,全镇实行网格化管理,东梨园村也建起了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网格员收集各类信息、挨家挨户走访、宣讲相关法律*策、照顾孤寡老人、帮扶困难群众。记者采访当天,正逢北京下大雪,在村综治维稳工作中心,见到了刚刚回来的4位网格员。一问才知道,他们当天一起走访了户村民,和房主签订了预防煤气中*责任书。此后两天北京还将有大雪,网格员说晚上还要夜查,提醒大家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自从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各村的村务管理、乡村环境和治安都有很大改善,村里的秩序越来越好。”这是村民们的共同心声。而东梨园村真抓实干的村委会一班人也在新一轮换届选举中再次连任。

高校门口的“三合一”警务室护驾师生安全

位于庞各庄镇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门口,有间醒目的警务室——综治、警务、城管工作站。

“学院门口10多米宽的街道上最多时能有四五十辆黑车,一些黑车司机随地小便、滋扰学生;游商摊贩无照经营、不服管理。这些都严重扰乱了学院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我们综治办只有沟通、协调、调解的职能,手中没有执法权,对于学院周边的这些‘钉子户’根本没法杜绝。”李松说起建工作站前学院周边的环境治理工作,流露出些许无奈。

尤其是学院女生多,每逢周末放学回家,校门口周边密布黑车,学生很没有安全感。一次晚上,有名女生要回家,被黑车司机直接拉到了附近的火葬场门口,恶狠狠地说:“要走可以,得加钱。”

为彻底改变学院周边的治安环境,镇综治办协调公安、城管等部门,于年8月成立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综治、警务、城管工作站。工作站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6点之间,由三个部门各派1-2名工作人员到岗执勤;加强校园周边秩序整治,加大学院附近路口、路段的巡查力度;针对接送学生的车辆,逐一排查、核对,使得校园周边黑车揽客、游商游贩无照经营等情况得到了根治。

学院保卫部主任曹喜松说,“三合一”工作站的成立,汇聚了综治、公安、城管三个部门的力量联合执法,实现了行*、治安等多方职能的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事故和问题处理的时效性,对违法人员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有利于为广大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这个‘三合一’工作站不仅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我们对家长有了交代,家长现在对学生的安全特别放心。”曹喜松告诉记者。

“三合一”警务室

刊登于《长安》年第1期

文:本刊记者

设计:贾平杨子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