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孟子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人生 [复制链接]

1#
王家怀在中科白癜风医院的出诊时间 http://pf.39.net/bdfyy
人生不能无志,无志则若走路没有指引,丧失方向、目标和动力。今天,就孟子的“尚志”观,来谈谈人生成就“大人之事”的价值问题。“尚志”观,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这里,主要解答的问题有:人生“尚志”的价值内涵是什么,为什么人生需要“尚志”?“居仁由义”的价值意蕴是什么,何谓“大人之事”?在人生的“尚志”上,现今的我们需要做到什么?人生“尚志”,意味着清醒自觉和责任担当。士君子者,为人生立志、有志之人。“尚志”,无疑是人之为士君子的重要标志和价值内涵,或者说不能“尚志”就不可谓之为士君子。“志”者,心之所之,如志于学,志于道。在价值内涵上,既包含向往、意愿和追求之乐趣,又包括所奔向的目标、理想和偶像。凡言立志者,皆是自觉而理性的行为。知止,知至善,知本,而后志定。在明代儒家学者王畿看来:“志者,心之所之也,之燕而燕,之越而越,跬步毫厘,南北千里,不可不慎也。”(《王畿集·水西同志会籍》36)心志,所向不同,而不可不慎。志有二,或是道义之志,或是功利之志。“尚志”者,纯乎道义,居仁由义。人生正本清源之学,莫过于求诸心志之端,作出明智的价值选择。人生立志、“尚志”的修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清醒认知,二是对所追求人生理想目标的理性确认,三是对实现理想目标的决心和笃定。在明代儒家学者湛若水看来:“夫学以立志为先,以知本为要。不知本而能立志者,未之有也。立志而不知本者有之矣,非真志也。志立而知本焉,其于圣学思过半矣。”(《黄宗羲全集·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一》)学以立志为先,有所志向。立志定向,必藉由知本、知性的清醒认知。未有不知人性而能立志者,也未有真立志者不明智。理明而志立,则人生就有了主心骨和指明灯。“尚志”之“尚”,内涵着高尚、信尚、崇尚、宗尚和习尚之义。高尚其志,是壹志为人生的不可或缺者;信尚其志,是相信而信从之,无有违反;崇尚其志,是把之当成人生一大乐趣;宗尚其志,是将之作为人生的根本需求;习尚其志,敬重笃行之而忠贞不二。“天理是一大头脑,千圣千贤共此头脑,终日终身只是此一大事,更无别事。立志者,立乎此而已;体认是工夫,以求得乎此者;煎销习心,以去其害此者。”(《黄宗羲全集·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一》)明理而知止,然后立志而有定,便能体认践履,尽心尽力去实现自我设定的价值目标,克制习气,分定不迁,笃定不贰,恒一始终,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尚志”,意味着人性的自觉,人格的反思,以及人生的承担。人生有目标指引,方能专心致志,而不左摇右摆,不知所措;人生有志气加注,方能正气浩然,而不萎靡不振,委曲求全;人生有意志强化,方能百折不挠,而不缩手缩脚,知难而退。人生“尚志”,是非仁不为、非义不取的价值坚守。人生只有“尚志”,坚定信念,笃定操守,方能在践行仁义之道上弘毅而不贰、不怠、不已。以弘道为己任,惟仁义之所在,则不畏任重道远,虽造次、颠沛而不改其心志,终生不悔。人一旦立了志,便将有所必为,又有必不为。立志则知耻,必是非仁不为,非义不取。“杀一无罪”,是非仁之为,故不为。“非其有而取之”,是不义之取,故不取。人生“尚志”,便是坚守仁义这个人之本性,笃定这个人生之宗趣,坚贞这个人格操守,立己立人,达己达人,推己及人,见得思义,终身不忘人生价值的初心、本旨。“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人生之邪恶与过错不同,邪恶可以遽免,而过失不可以遽免。坚定仁之志向,则必疾其邪恶,而不有毫发之念。“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杀一无罪之人,背离仁道。非当有而取之,是见得忘义。非仁非义,正是无为于所必不可为,无欲其所不宜欲的价值坚守。在宋代儒家学者陆九渊看来:“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陆九渊集·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志乎仁义,人生修习、践履者必居仁由义,而方可认为人性的清醒分定。反之,志乎名利,则或不择手段,或杀一无罪之人,或是非当有而取之。人生志于货利者,惟知有货利而已,举天下之物则无以易吾之货利。志于声色者,惟知有声色而已,举天下之物则无以易吾之声色。志于货利声色,往往捐生以殉。在明代儒家学者刘宗周看来:“人虽匹夫,必有志也。……不思顶天立地做个人,直欲与蝇头争得,蜗角争能,混厕之中争臭味,岂不辜负了一副衣冠!”(《刘宗周全集第二册·立志说》)人生之道非难知,亦非难行,患在无志。志立,思顶天立地做个人,便可矢志不渝,必能坚韧不拔,顽强不屈。为了人生正义,甚至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人生“尚志”,是“居仁由义”的“大人之事备”。仁为人之安宅,义为人之正路。“居仁由义”,就可以成为“大人”。要想做一个“大人”,不过是备于“居仁由义”之事。所居所由,无不为仁义,岂可不为“大人”。对于人生修为来说,若不能“居仁由义”,就如“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孟子·离娄上》)一样,乃是自暴自弃的自甘堕落。大人者,修身正己,非礼、义则不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孟子·离娄下》)在成为大人之事上,既有仁义存和去上操存舍亡的价值抉择,又有“由仁义行”和“行仁义”之诚伪的价值抉择。“察于人伦”,明善而择。“由仁义行”,诚而无伪。在明代儒家学者王畿看来:“将无始以来种种嗜好、种种贪着、种种奇特技能、种种凡心习态,全体斩断,令干干净净,从混沌中立根基,自此生天生地生大业,方为本来生生真命脉耳。此志既真,然后工夫方有商量处。”(《王畿·斗山会语》)在居仁由义上,要成为大人,当得真立志,从人性本原上彻底理会,让仁义根于心而分定。斩断种种嗜好、贪着、奇特技能和凡心习态,便是闲邪存诚的修为工夫。心体干干净净,然后在居仁由义上诚之而行,自可得人生真命脉。对于人生修为来说,惟其立志不真、不诚,而用力不免间断、懈怠;唯其用功不密、不实,则心念不免于牵缠、纠葛,而不能“惟精惟一”(《尚书·大禹谟》)。在居仁由义上“惟精惟一”,便是大人之事的赅备。在明代儒家学者徐阶看来:“志譬如树根,树根既立,才可加培溉。百凡问学,都是培溉底事,若根不立,即培溉无处施耳。”(《黄宗羲全集·明儒学案·南中王门学案三》)尚志,是成为大人的根本之道。居仁由义,这个志趣一旦确立,便是有志者事竟成。反之,志一放倒,丧志气馁,则百事都做不成。立志则为豪杰,不立志则为凡人。“尚志”而立志、笃志,意味着一个人要承担主宰自己命运,对自己一生负起责任,切实担当起堂堂正正做个人的使命,体验人生有所作为、俯仰不愧的人生境界。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人生一旦“尚志”,就会追求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之人。崇尚理想信念,就会矢志不渝,忠贞不屈,坚韧不拔。宗尚道德仁义,就会不改初衷,公道正派,居仁由义。习尚真理正义,就会勇于担当,献身使命,善作善成。《孟子》一书,是仅次于《论语》而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重要源泉,在塑造中国人文价值和人道精神上具有深刻而隽永的影响。现今,我们很多道德伦理、人生情趣和精神底蕴,都与之有着基因传承的关系。在增强和践行文化自信中,有必要探究文化基因的精髓,知道我们中国人的生命意义所在,人生志趣和人格理想为何,做一名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欢迎评论交流探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版权原作者。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