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yushiels.com/m/珠河根据地之酒香荡漾烧锅沟
(6)
文/周喜斌
平川地的西边山根下,现在是一个屯子,名叫大国屯。但是当年这里没屯子也没屯名,有很多种地人家分散在山坡上居住。其中有一户很有名的人家,名叫沙永振,他家兄弟三人,都在那里开荒种地。
烧锅沟的西边没有人家,那是一座大山,海拔米,是周围三十里之内最高的山,烧锅沟就从她的山脚下向东延伸下来。从沟里对着他看就像仰头向上望,这个山峰西去百里之内没有人家。
这就是当年的烧锅沟的邻居们。
烧锅沟的抗战烽火
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烧锅沟的人们就开始议论纷纷,烧酒的、卖酒的、种地的、行医的都开始互相转告自己听到的日本侵占东北的消息。年春天,他们渐渐地听到了隆隆的炮声,山沟里的人们感到日本人来到珠河县,打到家门口了。
这时大家都有点坐不住了,在心里痛恨着日本鬼子。各个地方就有人组织打日本的队伍,最先起来的是红枪会,十里八村的各个山头上的人们,很多人都去参加红枪会,南边的小山子、东边的六道河子和十二段、北边的二排和东一甲、西边的老佛堂和西五甲、西北方向的六马架(即双马架)和红石砬子,这些方圆几十里的地面上组织起来十几股红枪会。
沙永振的弟弟也参加了红枪会,还当上了一个分会的小头目,领着一队人马到乌吉密和小山子等地方去打鬼子的时候牺牲了。
烧锅沟的抗战开始了。
赵一曼殉国碑记
文/朱心升
历史之长河虽淹没刀光剑影,却留下一缕缕红色记忆长留于今。己亥之年,乃巾帼英雄赵一曼一百一十四诞辰年。为培育弘扬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初秋,老区人民所想与烈士后代意愿不谋而合,欲播英名于万世,精神于不朽;亦立碑于英雄殉国处,寄莫言才情与笔墨中。拟成此事,需有相助之人。鸿雁传书,恭请大师挥毫题铭“赵一曼烈士殉国地”也!
莫言先生在烈士纪念日泼墨,抒发对先烈致敬之意。先生之书法,岁月蕴含,圆融贯通,步前贤之脉络;笔行雅致,纯净质朴,出崭新之神际,自然浑厚拙朴之质感,字体遒劲有力,气势昂然!国庆假期,先生以卅年军旅生涯之情创作殉国地碑诗,概括巾帼英雄一生。大师诗辞既著,墨宝至兮,雕镌之功亦成矣。有美皆述,无劳不称。英烈之功,民族之魂,透过文学力量,大师笔墨及影响,凸显意义之深远。始观其文,窥其理,方能启示后人,鉴往知来,有国才有家!心系家国,珍爱和平!
英雄殉国八十三载,赤胆忠心、声誉自传!巴蜀女子不逊男,跋山涉水入北满,红枪白马除倭寇;春秋岭一役,负伤被俘,遭敌酷刑无畏而不屈!悲壮之时,一封家书,叙说家国情怀,高唱红旗歌、血洒珠河沃中华,义凛然!蚂蜒河水之恩波尚远,锅盔山之岚翠犹青。岁月悠悠,河山巍然!尚志人民敬仰英风未改。早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即建赵一曼烈士纪念园并衣冠豖于殉国地,纪念园绿树苍松掩映,显庄严肃穆。衣冠豖前方英雄端坐于马上,飒爽英姿、昂首挺立戎装雕塑,与其后身人造山峰相映,山后流水潺潺,有英雄驰骋于白山黑水之寓意!吾辈功在一时,语自流乎千载。今建之殉国碑兮,必将成老区土地之上又一璀璨地标,必将成全国各地寻英祭烈之圣地,必将成流布于海外彰中华之伟真!激励后人,奋发自强!
时至庚子深秋,珠河大地,色彩斑斓“浸染”莽莽林海,省、市领导与莫言先生及烈士后代为殉国地碑揭幕,老区各界代表见证庄严!
英灵长在!赵一曼精神永存!
帽儿山
诗/李明
阿什河水洌清泉,
帽儿山间趣盎然。
竞渡浪喧传笑语,
争攀气喘有欢颜。
午餐老菜寻家味,
夜宿红灯照故园。
周末夏冬好去处,
放松心境享天年。
我爱家乡雪都尚志摄影作品选
《希望的田野》言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