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尚志地名考
百年清真蕴旧事
(4)
张扬
也由于他们的名声而使一面坡的清真寺也名扬天下。向有“关东王”之誉的王世臣曾在北京攻读阿拉伯文,成绩优异的王殿忠,又曾在一次通天大火即将吞噬清真寺时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的白国栋,积极参政议政,思想开明,任尚志县历届人大代表的杨槐增,是50年代中期从山东泰安来坡任职的阿訇。他学识高深教功课严谨,深受穆民爱戴和敬仰。还有赵玉祥老人在穆民中坚持信仰攻修和社会攻修,他爱国爱教,在清真寺任职的四十几年间,满腔热忱为教亲服务。他常常徒步为教亲排忧解难,有一次他去延寿县走了七八十里路。有人给他算了一笔账,他为教亲服务走的路累计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了。
还有倍受人尊敬的大乡佬,都是一面坡回回先民们教门的爱国爱教的典范,众人尊称为“王大三乡佬”的王安三爷是一面坡南北两寺的奠基人,北京王殿文先生评价他“在推动一面坡清真寺建设上立下汗马功劳。当年穷苦人家多是来一面坡有困难的穆民一律解囊相助,凡是外地修寺建寺写乜贴者总要率先垂范慷慨解囊相助。”金在新老人在年(伪康德11年)清真寺通天大火时受惊吓,导致神经失常而偏瘫,可他硬是用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坚持数年去礼拜寺做礼拜。倍受尊敬的王彭先生离家50余年,仍对家乡教门一往情深,亲自为这里请阿訇送乜贴。
王连财老人是街道负责人,长期负责社会公益活动,为改善街道社区环境,他积极带领群众修桥补路造福一方人民,杨景轩先生为修寺不顾古稀之年的衰老体力长途跋涉17县市,八方求援为一面坡寺写回大笔乜贴。他为清真寺赤诚付出遭遇车祸至今头部留下残疾,寺管委会主任金国华长期带病精心管理清真寺,旅居海外的王兆生先生是为家乡寺投入乜贴最高者(至今已为寺出资近2万元人民币)朝觐第一人韩来富哈吉为家乡开辟了履行朝觐的主命的先河,倍受穆斯林二代。
老区文苑
匆匆
清风徐来
奔波的人,
总有一身的征尘,
一身的疲惫,
在前行的路上,
匆匆而又匆匆;
晨昏的路口,
总有白驹过隙的身影,
雨雪的风中,
阻挡不住,
依然坚韧的脚步;
四季的风景,
牵不动执着的眼眸,
只在回首的瞬间,
惊鸿一瞥,
携一缕阳光的美丽;
岁月的长河,
悄无声息的流淌,
积淀的记忆,
留在干涸的河床,
念着永无尽头的远方;
生命的真诚,
是内心的充盈、精神的丰厚,
还有一路捡拾的那些惬意的温暖,
绝不是一路狂奔的浮躁;
愿秋叶辉煌、霞光绚烂,
愿花开艳丽、芬芳永驻,
在每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
都从容地走过,
吟咏生命祈愿的欢歌!
老区文苑
随行
徐钊
跟着前行的脚步行走,
不觉得多快,
甚而有些缓慢,
似乎是一种羁绊;
只是一旦停下,
哪怕在一个举起相机的瞬间,
就会有远去的背影
和渐行渐远的遥不可及……
“禁止焚烧秸秆还我碧水蓝天”摄影、美术作品选
油画《秸秆环保》高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