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正能量圈强势吸粉冰城人爱心爆棚 [复制链接]

1#

哈尔滨蓝天救援服务队整装待发。

从热心帮助邻里的“活雷锋”,到10余年爱护野生动物的鸳鸯粉;从修葺公物的义务服务队,到在灾难面前逆向而行的救援志愿者……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大家因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带动,让传递城市正能量的群体越来越多、圈子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目前,已注册的哈尔滨公益志愿者就达到近万人,涉及医疗、抢险等22个行业和领域,还有更多“社区热心人”是没注册过的。身在各种“正能量圈子”中,哈尔滨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充实快乐和思想境界的升华。

急你所急专业救援

“技能正能量圈”奔赴各种现场

蓝天救援队队员在检查装备。

蓝天救援队准备下水施救。

蓝天救援队抵达救援现场。

整整一个夏天,哈尔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赵鸿亮和队员们几乎每天都奔波在救援现场。8月24日至27日在牡丹江进行水域实战培训;7月30日,在阿城救援被洪水围困人员……在救援现场的每一天,赵鸿亮和队员们都忙碌到后半夜才能睡个囫囵觉,和衣而卧则是常事。而第二天一早,队员们又赶赴救援一线。从年成立蓝天救援队以来,赵鸿亮就放弃了所有的个人时间,一心扑在公益救援上。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的救援队已经从当年的21人增加到多人,而他们的救援行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了专业救援的重要性,并用专业技术吸引了越来越多乐于助人的正能量人群。

拨通赵鸿亮手机时,他和6名队员正在肇东救援现场,电话里时不时传来户外嘈杂的人声。他说,最开始加入救援队,源于当年从电视上看到汶川大地震后身穿蓝色衣服的专业救援人员。平时就爱助人的赵鸿亮马上找到志同道合的21个朋友,成立了哈尔滨蓝天救援队。

作为一个民间的救援组织,救援资金成为最大的问题。“我们那时候什么都得自己掏腰包,没有办公地点,没有专业救援设备,没有专业救援人员。”赵鸿亮说,那时候几乎每个队员每年都要自己倒贴上万元,“我自己这些年至少搭了十几万元进去,工资全搭不说,有时还得跟媳妇要钱。”但好在爱人对他的救援事业十分理解,“她说这是做善事,是好事,我支持你。”

地震、海啸、抢险、野外搜寻等专业救援都有蓝天救援队的身影,年苇河、年巴彦、年尚志抗洪抢险,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都出现在最危险的第一线。让赵鸿亮印象深刻的要算年到尼泊尔救援。年4月27日,根据中国蓝天救援队的要求,哈尔滨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赵鸿亮和队员陶冶、王春峰3人,带着卫星电话、净水器、日常用品及各种救援器材奔赴尼泊尔地震灾区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这是赵鸿亮第一次参加国际救援,总部要求参与队员必须受过两年以上专业系统培训,而且每人1万多元的机票以及相关装备、给养都是自掏腰包。许多人对他们的行为并不理解。赵鸿亮却说:“当有一天你掉河里了,想抓根稻草都没有的时候,有一双手把你救起,你是什么感觉?如果有一天你的亲人朋友被埋在废墟里,求助无望的时候,有人把他们从废墟里救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钱也好,时间也罢,有什么比生命还重要?”

关键时刻,救援队能依靠队员们强大的救援技术“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说白了,就是其他救援人员解决不了的我们都能干”。赵鸿亮记得,年7月20日,巴彦洪水决口,有4名农民被困在高岗上。洪水湍急,消防人员尝试了6个小时都无法接近。于是,有人提出让蓝天救援队试试。“当时我记得我们赶到现场时已经半夜11点多了,我和队员查看了一下现场,判断需要两个小时左右能把人救过来。”赵鸿亮说,通过专业绳索技术,我们只用了1个小时40分钟就把4个老乡成功解救上岸,当时老乡在水里泡了10多个小时,又冷又饿又害怕,上岸后几乎瘫在地上了,“不过这时候他们还不忘一个劲儿地对我们说谢谢。”赵鸿亮说。

每次救援都是一次异常危险的旅程。赵鸿亮要求队员在每次行动之前,都要对险情进行科学的评估,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救援。如今,赵鸿亮和队员几乎对黑龙江周边地形地貌了如指掌,哪里经常发洪水,哪里有地震带,哪里土质松软,“这些都是通过专业培训获得的知识,因为我们的强项就是依靠技术救人。”赵鸿亮说,事实证明,只有掌握最先进的救援技术,才能在最宝贵的“黄金时间”救出更多的生命。

“别害怕眼前一切未知的危险,伸出援手心就不再遥远,梦想指引着我们未来勇往直前。”这是蓝天救援队的理念,也正是队员们勇往直前的精神,感染和带动了越来越多人加入。

赵鸿亮说:“我在微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